在社区层面的智慧平台建设中,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党建介入行政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中,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作用,将基层分散的资源统筹协调起来,在社区范围内实现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整合,打通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隔离,打通政府内部不同条线的隔离,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强调做好基层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健全基层智慧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社区数据资源建设,扩展基层治理数字化的应用场景等。
这一情况,与当今社会的网络化特征紧密相关。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曼纽尔·卡斯特就明确提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社会层面的诸多结构性特征都会受到深刻影响,包括我们的生活、生产、权力关系、社会组织过程等,这种改变导致我们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结构形态,他称之为“网络社会”。当今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社会心态等个体层面的特征,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的特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在这种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加强基层治理的智慧能力建设,深刻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自觉和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基层治理的智慧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社区治理的智慧化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社区治理的智慧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社区治理的智慧化建设,全国各地已经进行了形态多样的尝试。虽然各地名称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社区为界域,将各种行政部门数据、实有人口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居民行为数据等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通过不同治理场景的应用,实时关注辖区内部的突发情况,快速回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提高基层社区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执政理念。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便捷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在社区层面的智慧平台上,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扁平化特征和相互交互的便捷性,加强与社区群众的沟通,及时了解民意,提高社区治理的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切实提高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居民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在传统的社区治理中,一个重要约束就是社区事务参与率的不足。在全国各地的社区智慧平台实践中,利用智能化平台,可以快速反映居民诉求,有效推动社区内的多元参与。如上海的“社区云”平台,不仅可以让社区内的居民快速了解各类公共信息,也成为广大居民反映问题和村居委处置问题的平台。社区智慧平台建设,不仅可以成为居委会与居民进行快速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大大增加年轻人的参与度,从而增强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提高社区治理的成效。
提升基层组织整合能力和行政效率
在网络时代,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治理主体和治理力量的多元化。在现实中,各级政府、各个条线部门、不同社会组织、不同社会力量,都会以不同形式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头分散并进的情况。在社区层面的智慧平台建设中,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党建介入行政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中,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作用,将基层分散的资源统筹协调起来,在社区范围内实现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整合,打通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隔离,打通政府内部不同条线的隔离,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在党建引领的智慧平台上,社区内部的多元治理主体,包括社区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等,可以充分参与到相关问题讨论中来,在参与过程中充分表达各自利益和需求,从而提高社区事务的行政效率。
减轻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工作负担
在网络时代,数据生成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不再依靠传统的科层体系层层上报,而是通过记录用户行为自动产生。人们在智能设备上的一切活动,在政府各个部门办理业务的记录,都可以被记录下来。社区智慧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减少基层人员的重复数据录入,减少各种台账和报表,从而切实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大数据生成的居民出行数据、健康数据、疫苗数据、核酸数据等,都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社区工作人员不再需要通过人工上门的方式来采集和核实数据,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
强化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也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是完善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的生活质量。当代中国社会群体的分化日益复杂,不同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千差万别,在一个社区内部,不同类型社会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有差异。只有精准把握社区内部的人员构成情况,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才有可能提高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社区智慧平台的建设,有助于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把握社区内部各类群体的构成与需求,做到公共服务的精准投放,提高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切实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网络时代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的发展,可以大大增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但是,我们也需要特别注意这一发展路径的另外一个侧面。在网络时代大数据赋能社区治理的发展过程中,社区治理不能重技术而忽略社会。社区治理需要激发社区内部多元主体的活力,通过社区内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提升社区治理的能级。如果片面倚重大数据,则容易导向技术主导的社会管控路径,偏离基层社区治理的本意,最终导致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僵化。在社区治理智慧化发展过程中,要时刻警惕行政管理的边界,要防止数据整合的无节制使用,要切实保障居民个人和家庭的数据隐私。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08月18日第5版 作者:孙秀林,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