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

发挥社会工作的基层治理作用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21-03-29 阅读:2142


张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社会工作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受访学者看来,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为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其作用日益凸显。

  回应社会治理创新现实要求

  社会治理是当前社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探寻有效的社会治理技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罗强强认为,我国的各种社会工作已逐步从民政领域拓展到社会治理诸多领域,为广大群众尤其是特殊人群、困难人群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凸显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润滑剂”作用。可以说,社会工作已成为社会治理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充分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意蕴,重新审视社会工作的价值,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运用到社会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王力平告诉记者,社会工作在服务困难群体、协同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多元有效合作治理、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中,能够发挥服务型治理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回应了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要求,在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在形成合作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法、理、情三种社会管理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罗强强认为,社会治理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界研究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有学者倡导,我国社会工作当前应策略性地“嵌入”现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框架,以此开展“服务型治理”,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化解矛盾和冲突,进而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还有学者认为,出于治理的需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尊重社会工作的主体地位、运行机制和规律,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也会从“嵌入式”向“合作式”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崔月琴认为,社会工作组织在促进居民互动、服务特殊群体、反映居民诉求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是联结政府与民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效果,关键在于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要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提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要适时出台相应的培育计划和鼓励政策,激励社会工作组织增能增效。

  提升参与社会治理成效

  当下,社会工作如何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罗强强认为,一要持续推进政策支持,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发展环境,释放社会工作活力。二要加强规范与监管,确保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规范运行。三要提升社会工作者业务能力,大力培养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

  要通过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的建设,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使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卫小将建议,可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治理等相关内容,探索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度和政策领域的设计上,提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联度,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社会工作组织培育、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向社会治理倾斜。

  为此,王力平提出,一是激发协同治理活力。通过社会资源支持网络、人才队伍梯次网络、社会组织孵化网络“三大网络”的构建,实现社区平台综合服务能力、社工专业服务能力、社会组织协同服务能力“三个能力”的提升,逐步形成基层社区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二是夯实治理监督基础。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社区社情民意建言会等制度,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畅通网络监督和群众监督渠道。三是加强治理风险防控。防范化解协同治理中居民主体性缺位的潜在风险。四是优化治理绩效评估。建立起协同治理绩效评估多维指标体系,不断优化协同治理的流程、手段、方式、方法等。探索全面绩效管理,实现协同治理要素均衡化、过程精细化的发展。(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