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同
民族志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现了全面发展,其中,焦点民族志研究近年来在多个研究领域备受推崇。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劳工研究所副教授琼·米克尔·贝尔德(Joan Miquel Verd)等人近日在《田野方法》期刊发文表示,将焦点民族志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起来,会产生更好的研究效果。这一组合不仅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比较研究的能力,还将提升研究结果的可转化性。
焦点民族志有别于传统民族志
贝尔德等人认为,焦点民族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民族志评估方法或评估程序。在文献研究中,这种方法还被称为迷你民族志、微型民族志等。
焦点民族志渗入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营养与健康人类学中,人们致力于确定影响疾病和营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以设计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医疗保健方面,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人们将健康观念与实践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自身生活中。
焦点民族志方法与主流民族志方法并不冲突。贝尔德等人认为,焦点民族志方法有时是其他传统民族志方法的替代,有时则可以作为补充。在传统民族志方法中,数据通常是通过与被研究群体的直接接触获取的。研究人员会用较长时间开展田野调查项目,通过访谈、参与观察、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详细精确的描述。相较而言,传统民族志更注重对某一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共通行为作出整体判断;焦点民族志则侧重于研究主题上更加明确、具象的问题,如交流行为、喂养行为、技术使用等。
贝尔德等人认为,若想以焦点民族志方法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要将研究重心放在开始确定好的数个变量上。在流程上,焦点民族志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以短期停留为主,但更注重对数据进行严密的收集。健康领域的焦点民族志研究多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而人类学或社会学学者则主要使用直接观察法。这种方法剥离了传统民族志方法中研究人员对研究群体或社区的强烈个人沉浸感,从而更为注重深入分析大体量数据。此外,在数据收集或数据分析阶段,相比传统民族志方法中常见的个人独立工作,焦点民族志多采取集体工作的方式。
案例研究法优化焦点民族志研究
焦点民族志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在现有研究中通常被分隔开来,但贝尔德等人认为,从民族志的定义或实践上来说,二者都可以有更密切的结合。
案例研究中,在数据收集之前的设计阶段,研究者需要确立基于现有理论知识的开放性基本理论命题。命题需要预测所研究问题的愿景、确定哪些数据可响应研究问题,并保证所选择的案例或分析单元之间尽可能具有相关性。因此,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可以提前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将发现推广到所选的特定案例之外。同时,在涉及多个案例时,理论知识也常被应用于对比案例或控制案例的选取中。
贝尔德等人在文中提出,案例研究方法具有演绎或溯因性质,这意味着理论知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方法论层面的融合会在焦点民族志中引入一种研究理念,即案例的选择和比较将由现存的理论知识驱动,这将带来一系列好处。
焦点民族志研究通常会以拓展或改进某个理论为目标,具有理论创新方面的需求。而当前使用焦点民族志方法开展的研究并不重视以理论知识作为案例选择的基础,也不注重获取对比案例或控制案例的理念。
案例研究在方法设计上的特征可以强化焦点民族志的诸多优点。贝尔德等人表示,当案例研究在设计阶段基于理论目标来选择和对比案例时,其纳入的焦点民族志研究是一种从某个明晰、聚焦的问题出发的研究,这种融合可能带来一系列益处。研究者能获得足够的理论信息,提前确定研究所需要的关键元素。
贝尔德等人将融合带来的作用总结如下:首先,由理论驱动的决策保证了所选案例不是孤立或特殊的,确保了它们对于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其次,所收集数据的理论相关性得以保障。此外,案例对比使得解释因素的效应得到控制,使研究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结论。最后,由于研究结果的分析概括得到优化,从而推进了研究结果在外部推广度或可转化性上的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