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8-08-13 阅读:47241

 

邓万春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基本原则。之所以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是因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地位的实现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就需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落脚点在农村、农业、农民内部,但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由外至内地下功夫。

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首先需要外部激发。乡村振兴是一个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的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相对于城市属于低势能的一方,在先进技术、优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后起或相对匮乏状态。存在决定意识。物质生活需求处于相对匮乏状态的农民,往往会被习得性无助感所困扰,自信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在这种状态下,以塑造主体为主旨的内在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此时,首先需要纾解农民的物质生活困难,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其掌控环境的能力,并使其建立起人生自信。这种外部激发既是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第一步,也是为内在激发创造条件的一步。

外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侧重于政策制度、技术与资源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介入,即通过对农村扶持优待的政策制度的输入,先进技术、优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引进,改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农业的落后状态、农村的贫困状态,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和生存环境改善。借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就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外部激发在激发机制上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外部资源嵌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作为优势资源,以行政命令、市场投资和社会支援等方式进入农业和农村。农村之外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是这一激发过程的重要力量。

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其次需要内在激发。外部激发为内在激发奠定了基础,但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生成,还需要内在激发。这是因为,外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侧重于外在的、物质性的援助,在激发机制上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宏观的运作。在这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农民和农村的内生资源和内在价值还有待激发,农民和农村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还亟须调动。对内在价值的发掘和对主体的塑造等工作更多地需要通过内在激发来完成。内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包括塑造主体、提升能力、发掘内在价值和重视组织力量等四个方面。

塑造主体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座谈等方式,使农民认识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党的领导,有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大力支援,但是外部的支持力量是辅助性的,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的实现取决于农民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决于农民自身的广泛参与和主动作为。正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升能力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辅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或经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适应环境和掌控环境的能力,健全其作为现代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了,自然就会增强自身对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发掘内在价值就是要使农民认识到他们自身的乡土知识和乡土价值、农村自身的乡土知识和乡土价值、农村自身的资源和禀赋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被现代文明所吸引的农民一度不自觉地将农村的乡土知识、乡土价值和乡土资源视为落后的知识、价值和资源。要帮助农民扭转这种思想认识,激发农民对于这些乡土知识、乡土价值和乡土资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自觉将其运用于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组织力量就是要通过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农村文化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以组织化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传统小农的分散性是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村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民勤劳、有智慧,但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转变为振兴乡村的巨大能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主体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内在激发在激发机制上强调乡村振兴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在外部激发中,改变的主要是农村和农民“物”的因素;在内在激发中,农民自身的因素,或者说“人”的因素,才是改变的关键。英格尔斯说过,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外部激发中,外部力量自上而下主导乡村振兴,农村和农民主要作为各种社会资源的接受者,在乡村振兴中略显被动;在内在激发中,农民是改变自身、振兴乡村的主体,他们以自身的知识、能力、价值和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内在激发的机制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机制,党的领导,政府、市场、社会的支持与农村、农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价值和资源禀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结合,形成强大合力,进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成功。

乡村振兴既需要外部“输血”,也需要内部“造血”。如果只有外部政策制度的嵌入、外部力量和资源的介入,那么乡村振兴就只能是一种“输血式”振兴,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外部激发解决的主要是外部“输血”的问题,而内在激发则能解决内部“造血”的问题。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外部“输血”机制和内部“造血”机制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就要将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有机结合。

但是,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结合有一个先后次序,即要由外至内。如何把握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先后次序,需要因地制宜。由于外部激发是内在激发的基础,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较好的农村地区,应当逐渐从外部激发转向内在激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足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被纳入精准扶贫范围的农村地区,则应先做好外部激发的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内在激发。

从当前乡村振兴的现实来看,内生动力激发力量有两个倾向:政府部门在主导乡村建设时偏重于外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以政策、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为主,在激发机制上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为主;社会组织在介入乡村建设时侧重于内在激发,在激发内容上以主体塑造、发掘内在价值和提升能力等为主,在激发机制上以自下而上的志愿方式为主。但是,目前二者的有机结合尚显不够。因此,下一阶段应当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体现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上就是外部激发和内在激发的结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19日第8版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