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赵天南
摘要:先导战略资源型的稀土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稀土出口量和开采量呈紧密的负相关。本文分析并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稀土出口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稀土;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引言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稀土原材料产品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供应了世界90%以上的稀土需求量。然而,过度的开采和出口导致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对此,张权,薛纪春(2010)指出了我国稀土巨量出口带来的问题是非法开采、盗采,造成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生产粗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缺少科技创新,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出口过量,大量稀土资源外流以致陷于贱卖资源的落后境地[1];陈健等人(2012)认为国际稀土市场对稀土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国内经营稀土产品出口的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为了追逐微薄利润相互竞价销售,造成稀土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2]。洪广言(2012)分析指出,我国虽然是稀土大国,但还不是稀土强国,还没有充分发挥稀土资源和产业的优势效益,稀土产业还没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3]。从已有的对我国稀土出口策略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稀土出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存在的很多严重问题却制约着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稀土出口战略,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世界各国稀土资源储量状况
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独联体、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国家。主要稀土资源国一批大型或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与开发是世界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公布的世界已探明稀土资源工业储量为11235万吨(REO,后文同略),远景储量为27518万吨。
(一)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状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稀土已探明储量占全球稀土已探明储量的90%,位居全球第一,被认为可供千年之用。但由于利益的驱使,稀土开采量逐年增加,到1973年,稀土储量下降到全球总储量的73%。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稀土正式进入国际市场,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国外需求量的激增,导致我国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成数十倍的增加。至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稀土储量为8731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2%。而此时全球稀土供大于求,稀土价格持续下跌,国外各稀土大国借机纷纷关闭了本国的稀土矿,以超低价格从我国大量进口稀土。2010年底,我国稀土储量下降至5500万吨,五年间我国稀土储量降幅达37%。至2011年底,由国家工信部统计确认,我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23%,如图1所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我国稀土资源的保有储量和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数已经枯竭。其中,白云鄂博稀土矿稀土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年限已由20年前预测的50年降至现在的15年[5]。
(二)其他稀土大国储量状况
除我国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拥有超大规模的稀土储量,包括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其已探明储量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俄罗斯从不对外公布本国稀土储量,因此外界对俄罗斯稀土储量的估计相差很大。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1993年1月,俄罗斯稀土储量已占到全球稀土总储量的19%。近几年来,由于已探明储量的增加和稀土开采量较少,到2011年底,俄罗斯已探明稀土储量约占全球稀土总储量的22%,甚至更多,有可能已经超过中国而居世界首位。
美国是最早的稀土生产国之一,1960年至1990年,美国曾是全球稀土的主要供给国。然而,由于国际稀土价格比本国的采冶成本还要低廉,美国在2002年就停止开采,稀土原材料产品全部从国外进口,此后,则对稀土实行只勘探不开采的政策[6]。
澳大利亚是独居石资源大国,近几年来先后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稀土矿床,稀土资源储量比80年代统计数据高出10倍多,稀土储量居全球第四位[7]。
印度稀土资源主要是独居石,1958年在比哈尔邦的兰契高原上发现规模巨大的独居石矿床,每平方英里约有3500吨独居石,但目前尚未开采。2007-2008年印度已探明稀土储量为110万吨,占全球已探明稀土储量的1%左右。由于近几年来在稀土资源勘探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到2011年底印度已探明稀土储量为310万吨,约占世界已探明稀土储量的3%。
三、世界各国稀土出口状况分析
(一)历年来我国稀土出口情况
我国自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至1979年共出口稀土约150吨。20世纪80年代之后,稀土出口量逐年增加,1989年出口量已增至9154吨。20世纪90年代,无节制的开采和冶炼,导致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稀土价格大幅度下跌。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出口量增加了近40%。2004年起,全球经济萧条,但稀土出口比例仍居高不下。以下是2004年至2011年我国稀土产量及出口情况:
年份
|
产量(万吨)
|
出口量(万吨)
|
2004
|
9.83
|
6.97
|
2005
|
11.87
|
6.52
|
2006
|
13.25
|
6.64
|
2007
|
12.08
|
5.44
|
2008
|
12.00
|
5.50
|
2009
|
12.00
|
4.39
|
2010
|
13.00
|
3.89
|
2011
|
8.92
|
1.86
|
上表显示,2004-2006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占世界稀土出口总量的90%左右。2007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2011年海关统计出口量有所下降。造成出口量下降的原因,除了稀土价格上涨抑制稀土需求、国外用户有足够的储备、美国开始生产占有部分国际市场外,走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2009年,稀土走私量约占出口量的1/3以上,2010年稀土走私量已接近出口量的一半,虽经整治2011年稀土走私量仍超过出口量两成。稀土走私猖獗,导致我国实际出口量与往年相比只增不减。
(二)其他稀土大国稀土出口状况分析
俄罗斯稀土储量和产量以满足本国国民经济和军工需求为主,几十年来极少向国外出口稀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稀土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出口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002年,美国关闭芒廷帕斯稀土矿山,停止开采稀土,此后美国的稀土需求量大都依靠国外进口。直到2010年,美国重启稀土矿山,由于技术的局限,年产量较少,仍未向国外出口。
澳大利亚曾是独居石出口大国,1978年独居石出口量为6714吨,占全球出口量的40%左右。由于此矿石放射性极强,1995澳大利亚停止开采独居石,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稀土需求。
印度曾是独居石的长期供应国,20世纪70年代,印度独居石产量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然而,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印度于2004年停止出口稀土矿石[8]。直到2011年印度与日本签署一项“经济合作协议”之后,印度才重新开放稀土资源出口。由于供应量很小,到2011年底,仍仅限于向日本出口。
国外各稀土大国为保护本国资源,先后停止稀土出口,甚至封锁本国稀土矿山,导致全球稀土需求纷纷倒向中国。近几十年里中国担负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量,也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四、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稀土出口的相关性分析
(一)稀土利用的公平问题
1.国内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
所谓代际公平,即人类对后代的福利负有责任。当代人应对可更新资源进行保护,确保持续生产能力,同时更要严格限制不可更新资源的过度消费。
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从储量、种类到稀土的品位,都在急剧下降。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后代人不仅没有多余的稀土可以出口,甚至连国内消费都很难满足。当代人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出口正在直接剥夺后代人利用稀土的权利,而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根本无从谈及。
2.国家之间的公平问题
国家间的公平问题,即代内公平问题,是指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在国际范围内要求各国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公平分配和共同负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承担了全球所有的稀土供应量。2007—2008年,全球稀土年产量12.4万吨,其中我国年产量就达到12万吨,占全球稀土产量的96.8%;印度稀土产量为2700吨,巴西650吨,其他稀土大国产量都为零[10]。
2011年,我国稀土已探明储量仅剩5500万吨,而稀土产量仍达13万吨,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美国稀土已探明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13%,而稀土产量为零,所需稀土原材料主要从中国进口。
我国稀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出口,而其他稀土消费及资源大国的只购或不采,这本身就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
(二)稀土利用的持续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是指资源利用必须要考虑其可枯竭性。
2009年10月,徐光宪院士指出,我国南方五省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但已经开采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此外,我国稀土资源浪费惊人,包头白云鄂博主东矿年开采铁矿石1000万吨中含稀土50万吨,其中只利用了10%,浪费10%,其余80%进入尾矿坝,世界最大稀土矿稀土资源可能在30年内消失。照这样的速度开采,我国南北两大稀土矿产体系,都将面临崩溃。这显然违背了稀土利用的持续性原则。
(三)稀土利用的共通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要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内在联动关系而同步发展。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一味追求稀土行业的经济增速,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承载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稀土出口量逐年增加,赚取的出口外汇虽有增长,但巨量的开采和出口导致我国稀土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仅赣州地区2011年底申报的稀土污染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个亿,而包钢目前有1.8亿吨的尾矿,占地面积达到10多平方公里,预计治理费用达22亿,占去年总销售利润的63%。此外,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水土流失,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是紧密的负相关关系。稀土出口量增加引发的成本代价远远高于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按照目前的模式和速度,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维系。
五、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稀土出口的策略分析
(一)把稀土产业提升定位为国家先导型战略产业
稀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中,用量并不大,但是稀土具有功效大、科技含量和技术梯度高的特点;稀土产业尽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经济效果不很明显,但属于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开拓和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先驱性质,代表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造方向的先导型战略产业的所有特征。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高度,我国稀土出口就不是一般产品的出口,而是国家战略资源性原材料产品的出口,就应该从严控制和管理。
(二)建立国家级的稀土资源管理部门
我国稀土行业管理混乱,存在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明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如“国家稀土管理局”这样的高端稀土管理权威部门,以解决多部门管理所造成的协调统一性差以及多方利益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规章政策难以出台等弊端。
另外,稀土资源与所在地有直接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区的财政收入,而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则很少顾及。国家要统筹考虑资源所在地的地方利益和地方人民群众的需要,可以将初级产品的冶炼、一部分中级产品的加工放在资源所在地,让地方有一定的税收,解决一部分就业,同时,资源税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留在地方。但稀土资源管理权不能下放到地方政府,仍然应当统一归中央管理,以此保障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
我国现在的稀土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把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储备起来,减少稀土开采和出口,是目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一方面,封闭一些探明储量稀土矿山的开采,特别是南方的中重稀土矿。因为一旦开采,因监管不力,盗采、私挖就将难以杜绝。另一方面,可以在低价时收购各初级产品储存起来。国外很早就建立了稀土的储备制度。美国关停了很多本国的稀土矿,低价购买中国的稀土资源。日本、韩国推行政府、企业两级储备政策,囤积中国稀土产品。我国实施稀土资源储备政策已刻不容缓。
(四)建立稀土交易平台
稀土作为稀缺资源,它的价格涨幅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依托全国稀土信息网等现有信息平台基础,建立稀土交易平台,适时发布稀土产业发展信息和市场信息,使得更多全国范围内的稀土产品在交易所进行交易,既为稀土企业发展服务,又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国家可以对交易行为进行更多的监管,协调和完善稀土销售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价格体系,使得稀土价格更能反映市场竞争,推动稀土价格回归理性。
稀土交易平台的建立,为我国稀土出口掌握国际价格话语权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优化稀土配额制度
我国对稀土产业调控采取的行政性约束政策,导致了企业非法转让配额现象严重。同时,行政分配出口配额增大了有关部门的权力,从而增加了权力寻租的风险。
出口配额分配环节应是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应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市场手段,按照公平、公正与效率原则予以解决,改变目前存在的“跑配额”、倒卖配额等影响行业秩序和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状况。
另一方面,把出口配额的数量与稀土元素结构结合起来,细化出口配额产品分类。对我国稀土资源中自然配分较高、利用率不高的单一稀土,如镧等,扩大配额比例或取消配额限制。对稀土资源中自然含量少、需求多而市场紧缺的单一稀土,如镝等,减少配额数量或禁止出口。对高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也应扩大出口配额比例。
六、结语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稀土出口的相应策略,当然涉及到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稀土政策、科技投入、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等。本文限于篇幅,没有进行全方位阐述,而是就上述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观点,且仍然有待于将后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权,薛春纪.中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矿床地质,2010(29):801-802
[2] 陈健,吴楠.世界稀土资源现状分析与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74-77
[3] 洪广言.对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50-55
[4] 2012-2016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中投顾问,2012.3
[5] 徐光宪.强烈呼吁国家建立稀土战略元素储备制度[J].专家论道,2009(08):17-18
[6] 赵增褀.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引发国际强烈反响[J].稀土信息,2010(3):39-12
[7] 刘耀.澳大利亚的稀土资源及开发现状[J].国外动态,2010:20-21
[8] 熊家齐.世界稀土市场的分析与展望[J].专家试点,2008(6):6-10
[9] 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
[10] RARE EARTH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R],2011: 128-129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2011年内蒙古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内蒙古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