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
讲好真正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重点要分析几个问题:一是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讲好这个故事;二是如何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听得懂、听得清楚和听得进去;三是如何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让其影响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虚构编造、任意拔高的故事;要全面、系统、完整地讲,而不能片面、支离破碎地讲;要讲正面、积极的故事,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并彻底解决问题;要选择人性化故事,要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当代故事的内容要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价值观,讲好真正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认为,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一个逻辑,也就是讲故事的方式,故事动人,实际上就是要入心、入脑,以价值共享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文艺是最擅长讲故事的,而且是能够讲好故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实际上,这就是把中国文艺的发展和整个人类进步的一种大势关联起来,也就凸显了文艺在提升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中的作用。
“讲中国故事,首先要了解它是什么含义。故事是有情节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构的故事,一种是真实的故事,怎样来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认为,至于中国故事的素材,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本身就含有非常多的故事。中国文化有雅文化、俗文化两部分,这两种文化对中国人非常重要,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凝聚力,就是通过这两种文化塑造和展现出来的。讲故事是一种文化创造方式,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中国文化强大的软实力。讲述者、听众互相尊重,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理解和沟通,提升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此来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达到增强中国软实力的目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认为,中国故事的内涵和维度有很多层,包括历史维度、国家权力的维度、故事人物主体的维度等。
讲出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先导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林坚认为,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这需要努力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软实力;二是加强文化外交、增强综合国力,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对于树立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完善政策,提供保障措施,进一步扶持、鼓励各种文化传播机构和企业“走出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以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参与文化传播活动。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入,世界多极化愈加显著,世界需要中国发声,而且也需要中国担当起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范玉刚认为,作为这种国际期待的一种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就体现了负责任大国领导人的一种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出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先导,讲好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尤其要讲好作为美美与共内核的价值共享的前瞻未来,这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遵循的前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认为,从不同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哲学层面,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建构中国特有的话语体系,包括独有的文化精神或文化传承;第二个是管理学层面、体制层面,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在客观地描述中国现实的逻辑,以及它运行的价值基础;第三个是文化传播层面,如民间的、文化的或者说电影、传媒等。
“中国要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的政治自信。讲中国故事的时候,要有宽阔的胸怀、包容的胸怀,去和其他国家对话,不要非理性的、情感式的对抗。”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认为,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去吸收,要敢于接受国外先进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进而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国际政治传播,要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总结出来,坚持自己的立场,以特别简练、特别有效的方式去传播。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04日第7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