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帆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国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受访学者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警惕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等潜在风险,不断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不能变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金融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不能相互独立而存在,没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会受到很大影响;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便是“空中楼阁”。
“仅依靠虚拟经济难以带动经济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要保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欣认为,虚拟经济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虚拟资产的价格依托于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利润。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会陷入自我膨胀,最终导致虚拟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她表示,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向实体经济,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原则不能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耿强表示,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投融资服务链的枢纽环节,不仅可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还能够较好地兼顾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要求,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多渠道融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对此耿强建议,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管,坚持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统筹规划。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完善虚拟经济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有序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又要坚决抑制虚拟经济盲目发展,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辉看来,我国当前虚拟经济发展较快,但缺乏相应的实体经济支撑。当前应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多措并举遏制脱实向虚
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遏制脱实向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端合理布局、同时发力,在提高实体经济部门资本回报率的同时,适当降低虚拟经济部门的资本回报率。
“三产的融合发展,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张辉表示,完成工业化、提升工业化高度仍是我国当前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未来应该在保持开放的大政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主导产业结构,加快提升第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中交通、邮政、科研、教育、商务、综合技术等对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通过升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提升相应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国内三次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格局。
在耿强看来,只有“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实体工业的效益利润才会出现根本性好转。他表示,应切实加强金融层面的监管,加强对各类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对披着金融创新外衣、实则变相高利贷的行为严加管理。通过强化契约精神、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创新积极性。
遏制脱实向虚要多措并举。刘晓欣提出,首先,去除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实体经济部门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其次,去杠杆化,降低企业、地方政府和个人的投资冲动,提高市场资金流动性,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次,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以创新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实现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耿强认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第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第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第三要加快新技术运用,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促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交叉渗透融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刘晓欣看来,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还应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快要素流通,增强企业竞争力。她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供给端和需求侧需协同发力,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持续扩大有效需求,使供给和需求相匹配,才能实现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张辉认为,现阶段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占据优势,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发展迅速。然而,在以发动机、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我国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核心技术的缺失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这是我国在未来急需补齐的短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