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 戈
新的时代境遇需要新的发展实践,新的发展实践呼唤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纵观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了正确的发展实践,发展实践的日益深入也不断呼唤着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和引领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革。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导向,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一系列新问题,从发展观高度进行理论反思,由此形成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发展:既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把握住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既揭示了中国社会自身的纵向发展规律,又把握住了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横向交往规律。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严谨的整体性,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总体的科学发展理念体系。
创新发展突破动力“瓶颈”
当前我国发展在增长动力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领域出现了动力不足的“瓶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国际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相对滞后,说到底还是在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未能得到全面释放。
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看,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互动,其中的决定性方面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技术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主要靠要素投入拉动、凭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传统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也持续减弱,而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加依赖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着力进行供给侧的“新三驾马车”(要素质量、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可见,只有创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
所谓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创新也不单纯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综合创新体系。要言之,创新发展能够激活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均衡
当前我国发展在整体上存在一系列结构性难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三大产业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矛盾。根本上说,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有机性问题,受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并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上层建筑相对于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现代社会则表现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日益分化并相对自律的格局,每个社会领域都遵循自身的游戏规则,不能以单一领域的逻辑去统摄所有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这就要求我们多方面促进速度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不同产业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对内发展与对外发展之间逐步达到协调。综上,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能够矫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逐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绿色发展缓解资源约束
当前我国发展在支持性要素构成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不少区域、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匮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某些区域和行业,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发展与生态循环的对立统一关系发生了分裂和对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建和维护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循环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坚持绿色发展。
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生态循环规律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内涵、绿色内涵,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制度机制方面,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政府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防治结合的从严治理制度、环境治理的各级政府问责机制。要言之,绿色发展能够维护生态安全,筑牢社会发展的生态堤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社会发展的永续性。
开放发展规避全球风险
当前我国发展在自主应对机制中存在的一个现实难题是:如何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的同时保持自主发展。根本上说,就是如何处理好社会的内生发展与外援条件,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境遇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积极融入世界发展趋势,分享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自觉坚持发展的自主性,规避全球发展风险(经济危机、依附性发展与“修昔底德陷阱”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做到开放发展。
所谓开放发展,就是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放发展涵盖多个领域,其关键点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建立起低损耗、高效益、双向互动、自主创新的“精益型”对外开放模式,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各个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为各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同时,金融开放发展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富民强国。总之,开放发展能够提升当代社会发展的国际性,营造社会发展的全球境遇,建构社会发展的内生与外援的联动机制。
共享发展激发主体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在化解保障短板中存在的不可回避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分配、财产占有的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仍有待提升。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推进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切发展成果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都应该由人民群众共享。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共享发展。
所谓共享发展,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发展理念指明了发展目标是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享发展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中化解矛盾,补齐短板,脱贫攻坚,惠及民生,保障公平正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共享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构建和完善国家主导型劳动者维权机制。总之,共享发展能够夯实社会发展的民生基础,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基于上述考量,我们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适应和引领当代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新发展观,能够科学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合理应对发展新常态,有效解决发展新问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