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举行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6-04-11 阅读:232857

    

    227,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友办公室主办的第27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京举行。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碰撞智慧,发言摘要如下。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态势为三有,即有底气,有办法,有亮点。

  有底气。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经济体,目前的人均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游。今天中国的经济尽管碰到了各种困难,但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大最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具体为:稳定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持续对外开放的经济。

  有办法。中央政府提出了2016年要干五件事,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有亮点。一是实体经济运行出现上行苗头。二是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将与2015年持平,甚至略有提高。三是二孩政策红利。

  只要新型城镇化、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到位,中国经济增速将能够在2016年底筑底,并于20172018年稳中有升。这将为“十三五”规划起一个好头,并为到2020年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

  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现在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四降一升,增长速度下降;PPI下降;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下降;潜在的风险上升。对于这些困难,不要过多地归结于世界经济的周期性问题,而要着重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越在困难时期,我们就越能攻坚克难,实现大幅度改革。所以,尽管现在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也恰恰是中国经济走到更新、更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

  在政策上,最可期待的是国有企业在微观层面的改革,以及政府体制机制转变、即解决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

  在国有资产运营层面,可在子公司、孙公司等更多引入市场机制、混合所有制,让社会资本发挥更大作用。对一些垄断部门,更多放开市场准入,让社会资本有更多机会参与竞争、提高效率。在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等方面,政府也应该提出一些配套改革措施。

  在体制机制转变方面,中央的精神和指导思想是明确的:既要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方应该走出自己的模式和特色,要上下结合,齐心协力,整体推进。

  王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立法方面,今年的重点是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立法进程,涉及一系列立法草案讨论和修改,包括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水污染防治法、慈善法等。

  绿色发展方面,未来五年是减排的关键五年。要树立正确认识,让发展和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深入人心;要建立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界限,使环境保护真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地区;要发展绿色智能技术,建立新的产业结构。(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60302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