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义
【核心提示】“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待“新常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增强理论自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部署。“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待新常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增强理论自觉。
突破发展瓶颈 树立“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奇迹”。但是,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积累和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取向来看,片面追求GDP过快增长,对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增长动力来看,以往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对人力资本、创新等要素的作用重视和发挥不够,没有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方式看,以往的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长方式,拼资源、拼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从资源配置来看,过去我们通过人口红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但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已有的资源配置方式难以为继,且不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发展的风险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各种风险也在加剧,如果缺乏有效的防范与管控,多种风险将会严重损害社会和人的发展。上述这些问题和矛盾,虽然发生在经济领域,但也直接危及人的正常生存发展。所以,以往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实质上是人的发展瓶颈。经济发展转向“新常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突破这种瓶颈,保证人的正常生存发展。
理解“新常态” 关键在“常”字
目前在经济学上,对于“新常态”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解释和描述,但还须从深层次上加以实质性的理解和把握。把握“新常态”,要对“常”有一个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结合汉语语境,“新常态”的“常”大致上可以有这样几种理解:一是“正常”的意思。它是相对于非正常而言,意即合理。正常的发展,就是合理的发展。二是“规律”的意思。中国古人有时讲“常”指的就是“规律”。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日月以为常”,就是指符合规律的发展。三是“规范”的意思。就是要求发展符合一定的价值规范、服从一定的价值准则。四是“长久”的意思。从时间上来说,就是要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保持经济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含义上的发展,实际上都同人的发展直接相关。
就第一种含义来说,发展的正常不正常、合理不合理,总要有一定的评价尺度,这种尺度既是“事实尺度”,又是“人的发展尺度”。所谓“事实尺度”,主要指经济发展速度是否适当、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经济发展各种要素和资源配置是否协调等。所谓“人的发展尺度”,关键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能否保证人的正常生存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很难透彻地讲清楚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正常性。就第二种含义来说,符合“规律”的发展,这是由人的发展需要决定的。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应当充分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但这种发挥并不是随意背离客观规律,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就第三种含义来说,符合“规范”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伦理、价值要求。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创造了财富,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创造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此,发展应当是规范性的发展,不损害人的尊严、不侵犯人的正当权益、不压抑人的自由和个性。这就要求发展必须注意公平正义,防止以牺牲社会公正来换取经济发展。就第四种含义来说,坚持持续的发展,同样是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否则经济发展的链条就会中断,经济就会面临危机。而就其深刻根源来看,则是直接涉及人的生存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一旦不可持续,最后伤害的不仅仅是经济本身,更重要的是民生。危机的出现,不仅使当代人的正常生活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当代人与后代人的永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总的说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尽管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其实质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符合人的正常生存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的发展。离开这一宗旨,谈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新常态凸显“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新常态”的提出与“以人为本”一脉相承。在新常态下,无论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或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都应当以不影响和妨碍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正常生存发展为前提。在“新常态”面前,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新常态”的推进也对人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关键是要明确经济发展的理念。这就是要在推进经济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发展的目的,考虑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考虑人的生存发展所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和可能条件,以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有一个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新常态”发展的“合力”。
其次是提高人的素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所有这些,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些具体内容均无从落实。提高人的素质,关键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在新常态下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使教育的发展适应“新常态”,重点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最后是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往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资源和投资,“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再走原来的老路,必须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就是要依靠创新,走创新发展的新路。而要实现创新发展,必然要求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重大作用,才有技术上的进步,才有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动力。因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必然趋势。只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这样的创业创新局面,必然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内在动力。创业创新的结果,既适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因而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其展示的“以人为本”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03月04日第5版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