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5-12-29 阅读:189975

 

郝时远

  “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亚洲、欧洲、非洲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历史通道,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致力于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其中,人文精神烘托的经济合作和开放发展彰显了文化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土壤,就是充满文化活力的民间交往和交流。民心相通在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历史、语言、宗教、风俗等社会生活的民间认知和交流是民心相通最广泛的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的现代交集和共识,正在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支点之一。

  举例来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包含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万里茶路”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成为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重振“草原丝路”的文化共识。这条古代商道在三个国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节点城市,如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恰克图,蒙古的乌兰巴托,中国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等。这条商道向北延伸到莫斯科和欧洲其他地区,向南通达福建等茶叶产地。这条“万里茶路”带动了沿途城镇、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当年,形形色色的驼队商旅操着不同语言,信仰不同宗教,承载不同文化,共同推动了这条商路的繁盛。这是历史留给中国、蒙古、俄罗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是有利于建设现代“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人文资源。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角推进现代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这是一种新的历史文化观,也是开创新历史、发展新文化、造就新繁荣的重要立足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各个国家不仅需要立足本国实际,而且需要具有相互关照的全局视野。中国倡导和谐包容、文明宽容的理念,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主张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这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观、包容的文化观、和谐的社会观。将其付诸实践,既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也需要科学阐释人文精神、推动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持,更需要植根民间社会的文化和承载这些文化的人民去精耕细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区位变化,古代社会的“边缘”、现代国家的“边疆”正在转变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内外联通的中心。在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省、市、自治区中,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民族省份和边疆地区,都有“核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新高地”“辐射中心”等新的发展定位。“一带一路”建设对边疆地区无疑是一大利好,而且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将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西部地区、边疆地区虽然发生了区位的战略性转变,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依然显著,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展开的中国改革开放“新空间”,这些地区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大利好”。同时应意识到,边疆地区不仅是文化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而且与邻国共享着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方面具有相互融通的优势。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在开放发展中发挥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就能使国际关系“亲、诚、惠、容”准则渗透于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心田。

   (文章来源: 20151126 07 版《 人民日报 》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