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关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和包头市关于建立“精街道、强社区”管理体制的安排,青山区先后在幸福路、乌素图、万青路、青山路、先锋道5个街道25个社区开展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起了 “一委一站一居”(社区党委、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新体系。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社区党委在党组织自身体系、社区内各种组织、区域内各级各类单位三个不同层面的“同心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半径不断延伸辐射,进一步夯实了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激活党员活力,社区党委在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凸显领导核心作用
通过改革,街道 2/3左右的人员都下沉到社区,4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委书记和管理服务站站长,有289名工作人员到管理服务站工作,有122名居委会(副)主任开展居民自治工作。社区办公经费按照每户每年35元、服务经费按照每户每年50元的标准进行匹配,每个社区每年达到30万元左右。大批人员、资源、经费的下沉,为社区党委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25个党委下设170个以居民党员为主体的建制性党支部,并在3个社区探索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直属管理,形成社区“大党委”的工作格局。将每一个400户为单位划分的管理网格,作为一个党建责任区,实行“一格三员”的管理模式,即每个网格内配备1名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担任“居民服务员”,承担网格内居民事务的服务职能;配备1名居委会(副)主任,担任“民情收集员”,做好网格内居民的自治工作;配备1名离退休党员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组织网格内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党员教育管理实现全覆盖。改革的25个社区共有在册党员5531人,最少的社区党员在100人左右,最多的社区党员达到1000人。社区党委将每个党员编入一个居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并依据“业缘”、“地缘”和“趣缘”的特点,将各种有一定联系的党员组织起来在社区内成立了心相连艺术团党支部、夕阳红展能队党支部等90个非建制性特色团体党支部,更好地促进了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过程中,对多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进行合理调配,25个社区都有面积在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生活丰富多彩。改革后,社区党委建立了周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建设中的重大事务。各居民区党支部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组长会议,社区党员经常参加 “三会一课”的参与率从改革前的50%左右提升到80%以上。社区党委以成立社区党校、开办专题知识讲座、组建老党员宣讲团、组织党员在远程教育站点学习等为形式开展社区党课,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如红歌嘹亮颂党恩、千人健排舞比赛、粽香传情联谊会等党建活动,丰富了党员的组织生活。
二、激发服务潜力,社区党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凸显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以来,社区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全面研究社区党建和管理服务、居民自治中的重大事务,并积极搭建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重大事项听证会等议事平台,社区党委书记、管理服务站站长和居委会主任每半年向社区党员群众代表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评议,促使社区各种组织为民服务效果大大提升。
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有效服务居民。社区管理服务站实现“一站式”办公,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12类64项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形成了面向居民的“15分钟服务圈”。按照“AB岗”分工的角色要求,将每400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工作人员,既承担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任务(A角),又承担网格内居民事务的服务职责(B角),实现了“一岗双责”。实行包片入户服务制度,每周入户不少于一天,每月走访居民不少于80户,每季度对网格内居民巡访一次。目前,工作人员入户率达90%以上,重点人群入户达3次以上。
二是坚持民主化治理,实现依法自治。按照每800户配备1名居委会(副)主任的原则,选举产生的第八届居民委员会下分别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群众文化委员会五个自治委员会,普遍建立了《居民自治公约》,居委会真正成为居民的“娘家人”。以幸福路街道为例,4个社区共有居民代表798人,占全体居民的2.3%,今年以来通过居民议事协商的形式解决纠纷20余起。各社区分别成立了维稳信访调解队、义务巡逻队、水暖电维修队等70多支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多种便利服务,如青山路街道都兰社区成立了“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包括红色五老宣讲队、橙色党员服务队、黄色健康医疗队、绿色卫士环保队、青色科普宣传队、蓝色盾牌巡逻队、紫色文体活动队。
三是坚持信息化服务,做到便捷高效。借助全市云记算信息平台,青山区建立起社会管理体制创新“1库3系统”,即社区人口信息数据库、社区政务服务预审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将青山区划分为若干网格,通过系统“社工E通”手机终端,将街道社区内“人、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全部录入,实现了便捷的信息查询、统计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可及时查询居民申请事项办理进程,对辖区出现的涉及社会治安、市场监督、民族宗教等问题隐患和矛盾,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解决,使广大居民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三、激增共建能力,社区党委在区域统筹发展中凸显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后,街道将区域化党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成立了25个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由驻区大企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驻地部队、高校等180多个辖区单位党组织组成的非建制性社区联合党委,有效整合利用了辖区内党建资源、提升了社区管理和建设水平。
一是社区环境共建,美化区域环境。社区联合党委书记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副书记和委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形成了共驻共建的组织架构。各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的道路建设、广场兴建、平改坡、楼宇亮化、拆墙透绿等工作,在今年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各辖区单位积极出钱、出人、出力,对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乌素图街道建华社区党委积极主动与共建单位联系,投资5.9万元为居民新建了2个旱厕,并在农牧场南侧新建
二是社区事务齐抓,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社区联合党委建立了定期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商议解决辖区内重大事务问题。以联合党委为依托,社区党委与驻区企业联手建立卫生服务站,与驻区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校企手牵手、送岗到社区”活动和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实习实训工作,与辖区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白色垃圾治理活动等等。今年以来,各社区党委积极联系共建单位,从1000元到50000元,共筹集92万元投入到“青山区基层党建爱心基金”中,用于救助困难党员。
三是社区活动联搞,发展区域精神文明。改革后,社区联合党委统筹辖区单位的文化体育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红歌大家唱”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在职职工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各社区共举办大大小小100余场次的文体活动,其中90%以上是与辖区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乌素图街道从实际出发,创新建立了“五区联动”(社区、校区、营区、厂区、园区)共建机制,在元宵节、“七一”重大活动期间,组织动员30余支、1000多人的文体队伍在社区活动,激增了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