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冲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会突破原有政府管理方式、方法,此时,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判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发布紧急限令简单扼制,还是尊重实践、尊重规律,注意管控风险?这是摆在改革创新关口、考验政府效能的一道必答题。
审视旅游产业及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运作的作用,才能保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大,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发展旅游业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深入推进市场化运作。
政府主导是指党委、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或者利用行政资源、行政手段等营造环境来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多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使旅游业进入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龙头产业。
一是要干出实绩,有为才有位。要培育典型发出声音,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每年都多次对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多次重要会议讲旅游,郭树清省长下基层调研必讲旅游,到县域考察必看乡村旅游,去年12月又亲自主持召开旅游专题会议,确定从省里掌握的土地利用指标中安排3000亩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支持重点旅游城市成立旅游委员会。分管领导季缃绮副省长更是亲历亲为,亲自担任省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主任,推动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从2008年起,历任分管副省长每年亲自主持、连续召开了七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7年累计完成旅游投资近7000亿元,极大促进了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是积极借鉴创新,将扶持旅游的政策研究透,争取到位。2009年、2013年和2014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三个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促进性文件,这些文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例如,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设立管理委员会,由所在市政府授予相应的行政和管理职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07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5.6亿元。自2013年起,连续5年安排乡村旅游发展扶持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规划、改厕改厨、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省政府明确从“两区一圈一带”区域战略切块资金中,每年安排20%(大约8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省财政安排1.5亿元设立了山东滨海旅游发展基金,又筹措1亿元启动山东旅游基金和乡村旅游投资基金建设。
三是积极争取,营造部门融合发展大旅游的环境。省政府按照资源管理类、政策保障类、市场开拓类和执法监督类,将发展旅游业的责任目标落实到30多个涉旅部门,构建起了部门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省发改委所属的省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每季度向涉旅部门、17市政府通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次。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提供动态游客流量数据,建立了旅游动态发展大数据。文化、水利、林业、海洋渔业以及商业等部门积极发展旅游业,形成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休闲渔业、森林旅游、养生保健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在不同领域涌现出一批旅游大企业。去年,全省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县。我们积极争取政府主导重心下移,在市、县发力。一是没有采取召开全省旅游大会方式,而是采取分类指导、一市一策,到各市有针对性地对几大班子和所属部门、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讲如何发展旅游、如何定位形成各市特色的具体操作办法,收到敲开核桃的效果。7年间对全省17市面对面讲旅游平均两次以上,其中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泰安、威海等重点旅游城市都在三次以上。一市一策、面对面指导成为省旅游局指导工作的新常态。二是推动 “一把手”抓旅游经济。除将国家、省重要旅游会议、旅游文件及时抄送市县党委、市政府主导领导同志外,我们还将委托第三方开展的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排名、明察暗访记录片等内容直接通报给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引起他们对旅游的高度关注。县(市、区)委书记是县域旅游经济的直接决策者,具有掌握资源多、决策快、干事实的特点,我们争取利用省委组织部举办县委书记培训班这一平台,向县委书记宣讲旅游,同时将各县旅游资源情况、旅游营销投入情况、旅游机构编制情况等在会上印发,涌现出一大批重视旅游、抓旅游,并干出成绩的“旅游书记”。三是利用舆论阵地形成政府主导的浓厚氛围。《大众日报》在每周一开设旅游专版,重点宣传各地党委、政府抓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由于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都十分关注《大众日报》,经常就如何做好当地旅游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大众日报》旅游专版已成为旅游部门争取市、县党委政府领导支持的重要渠道。
旅游业作为新兴竞争性产业,根基和活力都在市场。多年来,我们主动作为,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创新精神,从打造品牌体系和引入信息化手段、倡导互联网思维这两个方面,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旅游资源平台。
一是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体系。首先,深挖齐鲁优秀历史文化,体现旅游业服务于游客的本质,策划了“好客山东”这一覆盖全产业链、涵盖产品与服务的区域性旅游形象品牌,并创新“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品牌营销模式,形成了区域旅游品牌整合带动效应。“好客山东”改变了过去山东仅以泰山、三孔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北京、上海旅游线路上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尴尬局面,把山东提升到了在国内外有竞争力、具有5-7天产品的旅游目的地。我们还推出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山东100”、“山东三珍”等节事活动和产品品牌。其中贺年会整合春节期间的文化、民俗、商贸、体育、旅游等消费资源,打造了北方旅游淡季消费热点。其次,着力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二、三日游产品。全省17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全国三个省辖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城市的省份之一。第三,从提升品质、产业升级高度整合经典文化资源,倾力打造了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天下名泉、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实现了从区域品牌到城市品牌再到经典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跨越提升。
二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模式,打造新的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去年,我们建设开通了囊括所有市县旅游要素产品的 “好客山东网”,今年初由省旅游局筹资建设的17市和100个县(市)旅游移动网站正式上线试运行,打造的山东旅游官方微博、网易自媒体营销渠道等,粉丝量超过1000万。“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盘大棋,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全省旅游行业树立三种思维,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投行思维,三是平台思维。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515”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整合旅游资源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