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超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评价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对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及目前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加强和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评价导向。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应克服片面注重量化标准的倾向,将价值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动态平衡。学术评价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制机制作保证,学术评价就难以体现评价的价值甚至可能走向反面。要不断健全评价机制,促进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同时,努力建设一支由一流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队伍。
与会者指出,现行评价方法对于方便科研管理、激励科学研究、推动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偏重量化指标、脱离科研实际、人为因素干扰和缺乏导向性等一些突出问题。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公布了新设计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层次对期刊进行评价。其中,学科专家、期刊编辑的同行评议、期刊流程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水平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占评价体系的较大分量。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共评出17种顶级期刊、40种权威期刊、430种核心期刊和246种扩展期刊。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1月12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