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

闵伟轩: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4-11-04 阅读:273800

 

    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除中原地区主要是以汉族先民为主开发的以外,东北、西北、北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等,最早都是由少数民族开发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在多区域发展着各异的文化,并经过数千年的交流和发展、影响和借鉴,形成了中华民族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宏大文化景观。多元性的统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写过“古来汉人为我师”的诗句;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采纳“胡服骑射”,到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汉末西域坐具、胡床等的传入,更是改变了中原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也使得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各民族文化各有优点与特色,满族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契丹人耶律楚材的《庚午元历》,举世闻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传》(蒙古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直至今日,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都在我国艺术舞台上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民族入主中原,都自认为是中国的正统。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入侵的战斗中,各族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关系。各民族重视统一、追求统一,以大一统为最高原则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共识。而各族人民在共同反对外敌入侵、追求自身解放的伟大进程中,更是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以全新的意义。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要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受经济全球化和消费型文化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挑战,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打下厚实的基础。
  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增强各民族文化的生机活力。时代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必须更新理念、掌握新手段,从而使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点,获得生命力。同时也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的动力,也为中华文化新的发展增添活力。
  要利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道德资源,升华各民族精神特质,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是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社会的不断努力,对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不懈追求,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潜心坚守,才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承继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优秀价值观,才能真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只有挖掘利用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
  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弘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世界文明的顶级地位和品格,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重要关系。要推动中华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内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影响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
  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坚定的思想文化基础。(文章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作者:中国民族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