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3-10-24 阅读:488491

 

梅蕾   蒋跃超 

    [摘要]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的主导,因其具有高成长、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特征而迅猛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生产性服务的正确认识与合理投资,仍然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从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入手,对制造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提供合理的策略建议;即基于企业价值链的内生模式发展策略和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共生模式发展策略。
 
一、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被称作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转变,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随着服务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逐渐细分;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异,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两大类。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源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活动外包又带动了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201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20592亿元,占GDP的46.8%,比2010年增长10.6%[1]。从全球产业布局分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中缺乏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使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尚处于“代为加工”[2]的制造业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既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重组和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又能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理论研究
生产性服务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于1975年辛格曼和布朗宁在对服务业的功能进行分类时,国内外学者又将其称作生产者服务。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的研究,可将其概念解释为:生产性服务并非是提供给消费者的最终服务,而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贯穿于制造业企业非生产过程以及各职能部门间的中间需求性服务。它往往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中间性投入而非最终产出[3]存在。
纵观几十年生产性服务研究的历程,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的理论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4]
1.“需求遵从论”的观点
该观点主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壮大,必须顺应与遵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强调必须细致区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制造业发展需求。
2.“供给主导论”的观点
该观点主张只有生产性服务业长足发展,才能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调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供给作用。
3.“互动论”的观点
在对前两类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互动发展的;必须依据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所处的时期、产业类型以及地区的特殊性,科学区分是“供给”,还是“需求”。
4.“融合论”的观点
近几年,理论界更多学者倾向于“融合论”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在服务经济的大潮下已经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生发展;很难区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谁为供给方,谁为需求方。
(三)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理论研究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文试图从企业价值链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1.企业价值链理论为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研究奠定基础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对一个企业从设计、生产、营销直到交货的生产活动,以及非生产的辅助活动,即企业中所有活动的集合都可以整合为一条“价值链”(如图1所示)[5]。图1中上半部分是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这些辅助活动通过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技术研发等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图1中下半部分是企业的基本活动,是由生产作业、市场营销、内部后勤、外部后勤、服务等共同构成的生产经营环节。通过上下两部分的关联性活动,共同对企业利润产生贡献,形成企业内部价值链。
可见,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是以企业内部所有活动及创造的价值为研究对象的企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构成来看,许多环节明显与生产性服务相关。因此,可以认为迈克尔•波特认同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来源。
 
1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2.产业价值链理论为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研究拓宽思路
最初,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仅停留于企业内部的层面。逐渐的,迈克尔•波特注意到企业的价值链可能包含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中,这个价值系统除企业自身外,还应该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以及终端顾客等环节,即产业价值链(如图2所示)。2002年,我国学者张耀辉在定义产业价值链时,强调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资源整合以及向下游,直至终端顾客的产业转移;他的研究侧重于资源整合与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下游扩张[6]。2005年,在我国学者郁义鸿为产业链下的定义中则强调从产业链上游的自然资源到最终顾客的过程中产品再生产与深加工环节[7]
 
 
 
2  产业价值链
 
通过图2分析可见,在企业价值链基础上进行的产业价值链整合中,原材料供应、产品深加工、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成为重要的扩展环节。
二、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证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本课题选取了我国铝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及可比性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以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众和)为例进行生产性服务支出与企业利润总额的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包头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方希望集团包头稀土铝业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三家铝行业内具有可比性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一)实证研究方法
为了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利润增长作用的具体表现,本研究以新疆众和为研究对象,建立从2000-2010年的11年间各年生产性服务支出为解释变量、以利润总额为被解释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对新疆众和生产性服务支出与利润总额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
设变量Y与X存在下述关系:
Y=α+βX+ε(α、β为估计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新疆众和的利润总额。其中,分别用Y1,Y2,Y3,Y4……Y11表示2000年到2010年之间各年的利润总额指标值。利润总额是指税前利润,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得税前经营活动的总成果。作为衡量一家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利润总额备受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关注。式中X为自变量,分别用X1,X2,X3,X4……X11表示新疆众和2000年到2010年之间各年的生产性服务支出。生产性服务支出的计算如下:首先区分新疆众和的主营和辅营生产性服务业务,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主营和辅营生产性服务业务各自的直接投入成本和间接投入成本之和得出。企业生产性服务支出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一方面可以反映新疆众和对生产性服务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生产性服务对新疆众和利润总额的贡献。
(二)实证研究分析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产量最大的高纯铝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电子铝箔研发和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60亿元,员工4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占57%,拥有近百名工程硕士及行业学术带头人。公司现已形成以“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为主导产品的煤电化电子铝箔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被批准设立“铝电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引领着国内电子新材料行业技术发展方向[8]
近些年来,新疆众和生产性服务支出在企业营业成本中所占比重增长趋势明显,从2000年的32.98%增长到2010年的59.41%,随着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企业利润总额也在不断增长,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例如2004年生产性服务支出为214631120元,到2010年已达到571726025元,增长2.67倍。而企业利润总额也从2004年的63648527元增长到318964937元,增长5.01倍。新疆众和2000-2010年的营业成本、生产性服务支出与利润总额如表1所示。
 
1   新疆众和2000-2010年利润总额与生产性服务支出表[9]
 
年份
利润总额
Yi,元)
营业成本
(元)
生产性服务支出(Xi,元)
生产性服务支出占营业成本的比重
2000
25191850
389810614
128559540
32.98%
2001
36237113
385277251
132227152
34.32%
2002
57812309
343553634
125534498
36.54%
2003
41610319
428515856
160522040
37.46%
2004
63648527
528387790
214631120
40.62%
2005
65360080
531630400
229026376
43.08%
2006
87451657
651409578
301993480
46.36%
2007
136588580
909518276
451030113
49.59%
2008
125230506
852925663
454353501
53.27%
2009
211247733
879439123
489231984
55.63%
2010
318964937
962339716
571726025
59.41%
 
运用SPSS17.0对表1中利润总额与生产性服务支出进行双侧的相关分析,得出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   新疆众和2000-2010年利润总额与生产性服务支出相关分析表
 
 
 
利润总额
生产性服务支出
利润总额
Pearson 相关性
1
.911**
Sig.(双侧)
 
.000
N
11
11
生产性服务支出
Pearson 相关性
.911**
1
Sig.(双侧)
.000
 
N
11
11
 
**表示在.01(双侧)显著相关
通过表2对新疆众和2000-2010年利润总额与生产性服务支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新疆众和的生产性服务支出与利润总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即生产性服务支出对企业利润总额贡献显著。
(三)实证研究结论
1.生产性服务支出与企业利润总额正相关
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支出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贡献。通过表2对新疆众和利润总额与生产性服务支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新疆众和的生产性服务支出与利润总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生产性服务支出对利润总额贡献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支出量少,占企业营业成本的比例低时,其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几乎为零。但随着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其对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当生产性服务支出较大,且占企业营业成本比例合理时,其对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非常显著。
2.强化企业价值链上的生产性服务环节,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因为生产性服务能够强化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实现产出的服务功能,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所以,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合理与否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远胜于先进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现代制造业企业中价值链各环节创造价值的不均衡性日益突显,呈现出“微笑曲线”的特征[10]。以铝产业为例(如图3所示),“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性服务,包括上端的研发、材料采购、管理咨询,下端的品牌、营销渠道、制造服务等环节显现出附加价值和利润空间较高的特征,而中端的生产加工等传统制造业所追求的核心环节则显现出附加价值和利润空间较低的特征。隶属于中国铝业集团,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包头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铝集团),使用的偏析提纯法生产高纯铝工艺是世界一流的高纯铝产品制造技术,其生产加工工艺远胜于新疆众和。但无论生产工艺如何先进,该企业的最终产品仅停留于价值链的中端。由于包铝集团忽视了企业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对企业价值链两端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低下。而新疆众和对“微笑曲线”两端的重视与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其保持良好竞争力的保障。
 
3   企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
 
3.延伸产业价值链上的生产性服务环节,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产业价值链向上游延伸来看,铝生产企业的最大生产成本支出是电力成本,对电力,以及发电的源头——煤炭的控制至关重要。包铝集团所占据的产业链较短,上游电力供应依靠外购工业用电实现,电价成本支出巨大,2010年支出的单位电力成本为0.43元/千瓦时。而同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东方希望集团包头稀土铝业公司由于兴建了自备电厂,通过购买煤炭自行发电,使其单位电力成本控制在0.24元/千瓦时,有效节约了电力成本。内蒙古另一家大型铝业集团,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产业链上游生产性服务的延伸,实现了企业内部煤——电——铝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其电解铝所需的单位电力成本仅为0.15元/千瓦时。可见,制造业企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向上游延伸对企业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影响巨大。
从产业价值链向下游延伸来看,包铝集团在铝产业链条中占据的主要环节是在电解铝的基础上进行粗加工,生产初级铝产品。包铝集团的初级产品直接出售,对于铝深加工产品(例如化成箔、电极箔、铝轮毂、高纯铝等等)并未涉及。虽然包头市政府通过建立国家级铝业示范园区,本着围绕大型制造业企业配套生产性服务,形成良好铝产业链集聚效应的目标,引进多家技术成熟的铝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弥补包铝集团产业链下游的缺失环节,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效应的影响,包头市铝业示范园区内的大多数深加工企业由于接收的订单迅速减少,导致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下游深加工铝产品的滞销严重影响了包铝集团初级产品的销售,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总额,经济效益下滑严重。以上分析显示,包铝集团在产业链上对下游深加工企业的依赖性很强。与之相反,新疆众和现已完成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生产性服务的延伸与整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9年利润总额仍然达到211247733元,充分说明制造业企业对产业链下游的延伸既可以摆脱对下游企业的依赖,又可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利润、提升竞争力。
三、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策略
(一)基于企业价值链的内生模式发展策略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可见,从价值链的角度寻求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的增值空间是有价值的。首先,制造业企业必须实现内部价值链的优化。
1.运营模式中重视生产性服务的价值定位
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是传统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库存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对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11]。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由于对服务的重视不足,服务往往被局限于售后服务。主要有售后支持、售后担保和售后维修等,随着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特征的呈现,产品增值中最显著的部分已由制造过程与加工工艺逐渐转向研发设计、产品维护、物流配送、管理咨询和金融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上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制造业企业要重新拆分与整合企业价值链,以便更好的定位生产性服务的价值所在。
2.注重产品创新与研发,形成企业内生产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产品创新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产品创新要求企业重视对研发和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制造业企业在针对产品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也会得到发展,生产性服务的支撑能力增强反过来又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两者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在产品研发阶段,企业需充分利用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和财政等政策支持,积极开发新产品。
3.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链优化
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的效率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效率影响很大[12]。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于其他企业,或者自营以实现生产性服务的效率最优。
(二)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共生模式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实现了内部价值链的优化。但是,在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前,处于产业链各阶段的企业之间价值链是完全独立的,企业间的价值联系或有或无,形式松散。根据制造业企业发展需要,通过产业价值链上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价值联系,把相互独立的、形式松散的价值链衔接起来,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重组过程,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最终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13]的现状,走出制造业初级阶段。
1.提升产业关联度,促进制造业企业与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发展
制造业企业应顺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日益提高的趋势,以促进专业化分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服务外包以及与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的方式,促进专业化生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多功能的产业集群。例如,通过建设制造业工业园区,实现技术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企业的产品档次;同时,可以促进地区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2.加强企业的合作,实现制造业企业与综合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共同发展
在“微笑曲线”中利润空间较大的两端环节包括管理咨询服务、金融服务、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等环节。金融服务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则包括公司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制度咨询等活动;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品牌的维护与建设、产品促销、营销渠道管理。以上各项活动,制造业企业受自身企业规模与实力的限制,独立完成效益低下时,可以选择与相关领域综合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通过与综合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合作,既可以降低制造业企业运营成本,又能使制造业企业得到更专业的服务,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是共赢互利的最佳模式选择。
 

 


[1] 新浪网http://www.sina.com/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222/100311428377/shtml
[2] James W H. 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U. S. regional studies[J].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95, 47(1): 87-96.
[3] Coffey, Polese, Jacques. Discrete choice theory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2, 83-89.
[4]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 (6):35-41.
[5]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3-48.
[6] 刘鹏,刘宇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113-115.
[7]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36.
[8]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083.htm.
[9]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000-2010财务报表及统计分析报告.
[10] 蒋秀青.山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100,144.
[11] 冯泰文,孙林岩等.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服务型制造[J].科学学研究,2009(6):837-844.
[12] 童洁,张旭梅,但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0(2):75-78.
[13] 冯泰文.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服务型制造[J].价格月刊,2010(1):46-52.
 
        作者简介:梅蕾,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蒋跃超,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本文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研究(项目号:2009NC20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