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及世界意义

发布:智库信息部 发布日期:2018-10-24 阅读:22896

 

张小平

  文化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战略,是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判断,以及基于洞察判断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具有三方面的核心内涵:一是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二是坚决维护国家在文化领域独立自主的文化主权;三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国际文化关系中的新秩序,反对文化霸权,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与文化多样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元主导与多样化和谐发展,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指导,又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繁荣局面。文化多样化,是坚持先进文化一元主导原则下的多样化,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引导前提下的多样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上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如果动摇了这些根本,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一元主导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是符合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我们必须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是西方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之所以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能够正确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思想观念、传统美德、精神血脉三个层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起坚固根基。

  近现代以来,在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文化倾向,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者手持传统文化旗帜,强调文化的民族特殊性,只认西方物质文明,不认西方精神文明。这种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引发了对传统文化无限崇拜和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是“中体西用”论在作怪。二是文化自由主义者坚持体用一元,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能分开,强调文化的现实作用性,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封建的、糟粕的文化,必然要在现代化过程中予以抛弃,这也就是著名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倾向性认识在本质上都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这两种极端意见中,传统文化不但没有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反而成为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为此,应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在辨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发展出与现代文明相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正确处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冲突与融合的关系。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多样化景观。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我们的态度是:一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要正确进行文明的互学互鉴,四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珍惜和维护本民族文化才能确立文化自信,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才能与时俱进。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互学互鉴、平等交流,要避免文明冲突,要进行不同文化的对话。不同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价值,均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比如,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思想,对构建国际和平发展环境具有永恒价值。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的“扬弃”观,吸收融会古今中外的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反对美国的文化霸权,为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世界意义

维护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奉行文化保护主义,将维护本国和本民族文化提高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许多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把对本民族、本国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民族的武器,对民族文化大力保护,视民族文化为自己生存的象征。我们一贯主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为民族文化形成的巨大凝聚力和认同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屏障。任何民族都是凭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凝聚力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各民族的文化都应该获得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维护民族文化自身的独特性,保障国家文化主权的完整性和自主性,是每一个民族的权利。当今时代,反对和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已成为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呼声,保持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概念,文化主权是发展中国家针对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而提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经济上和科技上的优势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冲击,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把经济全球化异化成了一场霸权色彩浓厚的文化扩张运动。面对西方文化扩张战略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注意到因文化交融规模空前而产生的文化主权问题。文化主权整合了社会制度、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社会深层次问题,对国家的影响愈来愈复杂而又深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上。因此,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护文化市场、文化资源的安全,保护民族文化特殊性的传承,均是维护民族国家文化主权的需要。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坚决维护国家在文化领域独立自主的文化主权,具有世界意义。

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当今国际文化的重大转折是,国际间的军事与经济技术竞争正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家“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蔽。国际文化应该是包容众多特殊性、具有丰富多样性、允许多元发展的文化生态平衡模式。但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权威胁和破坏着国际文化的生态平衡,世界文化以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和吞噬为特征,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文化秩序。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改变以冷战为主题而形成的国际文化秩序,在新的国际文化关系格局的巨大变动中实现重建,才能确保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理念指导下,在国际社会上承担起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新责任。

中国正行进在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借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发展问题,核心是如何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实现发展。在如何实现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所体现的内涵具有世界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09月06日第8版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