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

关于包头市大学生“双创”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8-08-29 阅读:51221

 

王岩

     自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双创”一词持续走红。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现须以文化创意为起点、以科技创新为保障,最终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产业转型升级目标,这一点对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以“文化”与“科技”为双轮,驱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实现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顺应消费市场的切实需求;缩短科技研发的生产转化周期;最终带来客观收益,成为中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产业转型“阵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与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大学生群体一直奋斗于中国“双创”工作的最前沿,是中国“双创”工作顺利推进的中坚力量,开展对于大学生“双创”工作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大学生“双创”的SWOT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中国青年人群体的杰出代表与中国智力资源的主要所有者,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大学生群体的“双创”工作进展的顺利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成败。但是,在肯定大学生群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仍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某些先天劣势使得其在“双创”过程中必须得到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扶助,特别是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当今社会,这种扶持作用显得更为必要。

   (一)大学生“双创”的优势分析

    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双创”的主力军,与其自身的特有优势有着紧密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学生群体是中国高学历人才的主体,是知识资源的主要掌握、创造与运用群体。是中国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创造的主心骨。他们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知识领域包罗万象)并极具创新精神,其长期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使其永远走在当今文化、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其次,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个人生理状态的爆发期,其精力旺盛、工作热情积极,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寄希望通过个人的辛勤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双创”热情高涨,稍加准备即可迅速投入到“双创”工作的实战过程中。再次,大学生群体作为一类开放人群,特别乐于接受社会新生事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工具和文化理念指导和辅助“双创”工作,效果显著。最后,由于开放的学习精神,大学生群体在商机与创业模式选择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视角。他们摆脱了中国社会传统思维模式的定式,拥有一套适合“双创”的问题思考角度,加之大学生的拼搏精神,使得大学生成为中国“双创”的主力军实至名归。

   (二)大学生“双创”的劣势分析

    在认识到大学生群体在“双创”方面的先天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清醒的看到,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社会阅历方面的不足和某些性格缺陷,导致其在“双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如下不足:首先,由于长时间处于消费者的状态,一旦开始接触社会,大学生群体迫切希望迅速实现个人价值以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因而其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急功近利的浮躁状态,甚至不惜后果的去采取某些过激行为。其次,由于大学生长时间处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怀中,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意识,在“双创”选择过程中常常表现得过于理想化,缺乏对于潜在危机的应急处置预案。再次,大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呵护,个人自主意识感强烈。价值其涉世未深,心智仍未完全成熟,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常常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若有幸获得成功则可能出现自信心爆棚、目中无人的情况;若创业失败则可能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甚至出现自残隐患。最后,长时间接受的都是书本教育,缺乏实操经验,“双创”过程教条主义现象严重,遇事缺乏处置经验,直接影响其创业效果。

   (三)大学生“双创”的机遇分析

    无论上述的优势和劣势,都不妨碍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双创”工作中去,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为大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国际形势看:“双创”成为当前商业发展的重要借鉴模式。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稳固,“双创”个体进入市场的门槛逐步降低,使得大学生能够突破地域、体制等因素的局限,自由选择“双创”的领域与门类;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于“双创”工作的足够重视,各级政府相应的扶持与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为当前社会“双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四)大学生“双创”的挑战分析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国家与地方加大了对于“双创”活动的扶持力度,并不意味着“双创”风险完全消失。只要进入市场,各类经营风险与机遇呈现共生并存关系。加之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这种经营风险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甚至会被放大。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会利用大学生迫切的创业意愿误导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导致大学生自身的人身与财产损失,甚至导致大学生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误入歧途,坠入违法乱纪的深渊。更需要的是,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的逐年增加,无形中在“双创”活动内部形成一种大学生之间的创业竞争,这些内容相似、模式相近的“双创”行为不可避免得增加了大学生“双创”团队的存活难度。

二、包头市大学生“双创”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课题组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的特质使得其成为中国“双创”工作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某些先天不足极度缺乏预防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加之市场中变换莫测的经营环境使得我们意识到大学生的“双创”工作决不能任其单打独斗,更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和中国其他区域相似,包头市的大学生创业也面临着上述问题,包头市政府和各大高校均出台针对性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双创”工作。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高校聚集区之一,其辖区内拥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等三所本科院校以及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拥有在校生人数近十万。成为包头市重要的人才与知识储备库。包头市的高校大多为专业性学校,综合类大学数量及其有限,学生毕业大多以对口就业的方式获得工作职位,加之包头市地处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双创”氛围相较东南沿海地区并不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双创”的意愿与热情(但并不等于没有热情)。即使这样我们的政府和学校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大量“双创”机遇,尽力保证每一位拥有双创想法的学生均能够得到尝试的机遇。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包头市还有一批在外读书“回流”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更是包头市“双创”活动的重点扶持对象。而包头市对于大学生“双创”的扶持工作主要涉及学校和政府两个维度。

 表一      包头市在校大学生人口统计

学校名称

在校人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5000

包头师范学院

13000

包头医学院

15000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2000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10000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6000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7000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7000

总计

95000


   (一)学校的尽力扶持

    面对包头市大学生积极的“双创”热情,包头市辖区各大高校立足于各自学校特性,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阵地,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各类“双创”机遇,帮助大学生群体实现双创梦想。主要行为包括:

    1.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努力。包头市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各自的工作战略,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双创活动”,其主要工作包括:首先,鼓励校内学生的双创热情,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别的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与创业标兵评选的方式,以树立典型的模式带动全校大学生的“双创”热情。其次,利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包头市乃至自治区对口大中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在推荐大学生对口就业的基础上为大学生的“双创”尝试寻找潜在合作单位。再次,针对包头市大学生专业性强,综合性弱的特征,开设相应“双创”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最后,对于大学生“双创”活动给予一定的选择性建议与风险评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念。

    2.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成立。除了上述就业指导中心的积极努力外,包头市部分实力雄厚的高校(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本校现有教学资源为大学生开辟“双创”孵化空间。通过对与创业大学生减免管理费用、共享学校资源、积极进行校园及社会宣传等模式提升园区内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二)政府的积极努力

    除了学校的积极努力外,包头市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亦给予了积极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创业热情的提升。其主要包括:

    1.相应政策的颁布。为了支持包头市大学生的“双创工作”,包头市将扶持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资本扶持方面,主要包括:首先,在贷款方面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领域和贴息范围、降低反担保门槛和扩大反担保范围、规范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使用期限。其次,在资金补贴方面,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家庭服务企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培训工作。再次,对于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机构的高校由政府出面予以奖励。最后,对于大学生早期创业活动政府通过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实现对于大学生“双创”活动的有力扶持。

   2.综合“双创”体系的布局形成。除了上述政策扶持外,包头市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市-区-街道-社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2015年5月包头市出台《众创空间试点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举办了包头市众创空间科技发展论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主导,依托高新区、高校和民营企业,培育建成了稀土高新区创业街、北大包头科技园众创基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基地、包头市青年创业园、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等6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其中4家被列入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基地。包头市各区均根据各自发展特征建立了特色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并将创业孵化器的功能直接下放到街道与社区,最大限度给予“双创”大学生以切实帮助。

   (三)在包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除了针对在校应届毕业生的一系列“双创”活动的重视外,我们更不能忽略大量“回流”的包头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他们中的很多人游学东南沿海,对于“双创”拥有更为独到的认知,并在一些领域已经结成了创业果实。如立足于包头老住宅区的HAYA青年艺术区就是包头籍大学生以北京“798”为模板建设的集文化创意、大学生创业为一体的新型“双创”品牌,并成为包头市同领域双创品牌的“标杆”。

三、包头市大学生“双创”的瓶颈分析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学校与政府虽然给予了包头大学生群体的“双创”工作以大量的支持,但是包头市大学生“双创”活动的推进效果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可能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重设施建设、轻配套管理

    包头市在重点扶持大学生“双创”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创业孵化园区的硬件设施建设中,缺少对于政府孵化园区的运营模式、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缺乏促进园区内同产业形式创业群体的极具融合的有效手段,仅以减免租金的单一模式出现,导致园区硬件建设先进而软件建设明显滞后。园区内企业缺乏有效互动、园区功能发挥明显受到影响。企业对于园区的粘性极为有限,一旦园区租金优惠期到期,许多驻园企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搬离园区以在别处获得相关优惠政策,进而导致园区内驻园企业流动性大、园区自身空置率高、园区内部资源利用率低。

   (二)重信息宣传、轻技术指导

    包头市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双创”指导工作中更重视国家政策与就业信息的宣传,缺乏对于大学生“双创”活动实际操作的技术指导。大学生开放的学习态度使得其信息搜集能力非常强大,其更缺乏的是对于政策的掌控与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涉世不深很多大学生虽了解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却如老虎吃刺猬般无从下口,不知如何开始创业的第一步,而这方面的工作却被许多就业指导中心所忽视。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应届大学生对口就业推荐方面,并未意识到如何利用自身优厚的企业资源帮助大学生联系合作伙伴,推荐资方投资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大学生初创期的资金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双创”难度。

   (三)重政策指定、轻市场营造

    包头市在扶持大学生“双创”过程中在宏观战略的考量中有一定欠缺。很多政策仅表现为对于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税费减免扶持,相关的奖励措施严重不足,出现“只做减法、难做加法”的现象。同时在大学生“双创”扶持过程中,忽视对于包头市“双创”生态环境的培育,进而直接影响到包头市“双创”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重眼前扶持、轻长远扶助

    包头市在扶持大学生“双创”过程中更注重对于大学生具体“双创”项目的扶持,忽视对于大学生个人长远生活的人文关怀。作为新的创业群体,大学生除了在“双创方面”期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外,更希望能够由政府帮助其解决由于失业、投资失败可能导致的各种生存隐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进而保证其更好地实现创业,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服务意识稍显滞后。

四、包头市大学生创新、创新的路径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瓶颈,课题组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全面提升包头市大学生的“双创”热情、从根本上改变包头市大学生“双创”活动不愠不火的局面。主要包括:

   (一)政府具体扶持政策的方向转化

    政府是国家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政府对于大学生“双创”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密不可分。从政府角度看,要积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大学生在“双创”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指导。由政府出面全方位了解当前包头市大学生“双创”现状,结合包头市城市发展要求,制定符合包头市大学生发展现状的政策与指导意见,搭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双创”指导体系,积极引导包头市大学生“双创”的正确方向。

   2.政策支持。出台相应政策将有限的扶持资源运用在切实需要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双创”的优惠政策,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运用政府强有力的资源调配能力,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双创”管理平台,降低大学生群体的进入门槛,并在资金的项目引入的过程中探索政府购买大学生“双创”项目的新模式,由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与起飞,积极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落地。同时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双创”生态环境,为大学生“双创”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金融保障。对于具有成熟创业想法且论证合理的创业项目由政府协调帮助其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取低息、贴息贷款,以解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问题。降低针对大学生“双创”方面的税收指标,通过建立专项基金对大学生“双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鼓励其中的优秀项目积极推进。

    4.后勤保护。政府要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加强对于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宣传力度,扶助其顺利完成起飞。同时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建立针对“双创”大学生的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双创”失败后的应急预案,降低大学生“双创”创业风险度,以解其后顾之忧。

   (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角色转变

    从高校角度看,就业指导中心是大学生进入“双创”实战前的准备与预热区,其在大学生双创过程中的准备作用非常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须转变自有角色,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1.信息发布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须从传统的就业信息发布功能逐步延伸至对于创业市场发展现状、对于国家最新创新创业政策颁布、对于各类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对于各类创业陷阱及法律保护知识普及等多方信息进行全方位发布,全面保护“双创”大学生的各项利益。

    2.角色转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须转变其作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角色,利用高校自身在创业市场的口碑从大学生“双创”实战模拟、大学生“双创”项目对接、大学生“双创”项目引资、大学生“双创”技能培训、大学生“双创”风险预警、大学生“双创”心理辅导等角度全面推动就业指导中心由政策宣传向实操辅导的角色转变。

    3.工作转变。在上述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积极推动各类实操活动在校园开展,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同时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从“阶段性”向“常态化”的转变,即在大学生进校伊始即通过各种活动培育大学生的“双创”意识,锻炼其“双创”能力,为大学生未来“双创”事业发展做好铺垫。

   (三)创意孵化园区管理模式的完善

    基层社区的各类“双创”孵化区作为大学生“双创”工作的实际操作场所,除了要加强园区内部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更要将园区的科学运营模式探索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模式包括:

    1.准入模式。作为大学生“双创”的第一站,各类“双创”孵化基地必须以“宁缺毋滥”的精神严格审核入驻项目,积极引进真正符合市场规律、合理成熟的创业项目,淘汰落后项目,避免被短期经济收益所蒙蔽,全面提升园区内“双创”项目品质。

    2.运营模式。在“双创”孵化基地的日常运营过程中积极探讨如何真正发挥创意孵化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园区内资源的合理调配,突出园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进而提升驻园企业的粘性,使其不仅将园区本身看做是企业的办公场所,更应将园区作为自身事业起飞的平台。

   3.进出模式。建立通畅的“双创”孵化基地进入机制,保证驻园机构能够在有效时间段孵化成功,同时积极引进新的孵化项目,提升园区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更多大学生的“双创”项目能够享受该平台带来的种种福祉。

   (作者系包头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