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新闻史研究的目标、功能和态度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7-09-21 阅读:161950

 

倪延年

  新闻史是新闻学科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新闻学领域研究时间跨度最长的领域。就中国新闻史研究而言,即使从姚公鹤撰成《上海报纸小史》的1916年9月开始至今已逾100年;从戈公振撰成《中国报学史》的1926年6月开始也超90年。新闻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新闻学研究的社会功能在哪里?以及我们今天对新闻史研究应取什么态度?这些均是新闻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目的:“再现历史”与“探寻规律”

  研究新闻史的目的是什么?即为什么研究新闻史?或者说新闻史研究的目标追求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包括“再现历史”和“探寻规律”两个方面。

  所谓“再现历史”是特指将新闻史上客观存在过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介、新闻人物、新闻活动,以及社会影响等诸多“历史的事实”,通过今人对文献的搜集、排列、组合、展现,从而让当时曾经出现过的历史现象“再次展现”在今天的研究成果中,使今人能够从当时的“历史真实”去感受、认识和理解历史,还其本来面目。

  例如,中国古代新闻报刊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民间报刊的曲折发展历程,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的历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新闻业的历史进程,中国民营新闻业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和新闻学教育、新闻事业经营、新闻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等,都需要研究者在大量真实、可靠、全面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进而展现一个与历史事实“尽可能接近”的历史图景。

  “再现历史”不同于“重构历史”,也不同于“还原历史”。“重构历史”是“重新构建一个历史”,但构成历史内涵的有关要素(历史人物、事件、媒介、活动等)已固化为“历史”,似乎不可能随今人主观愿望“重构”;“还原”则是通过后人的努力“还回原来”的历史,由于史料湮没、社会变迁、文献失传等原因,使得后人很难“还原”原来的历史,甚至基本上不可能完全“还原”。“再现”则是借助于真实、完整、系统、全面的史料和研究者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把本已存在过的历史图景“再次展现”出来。“再现”是研究者主观的行为,“再现”结果的真实可信和全面客观程度,受研究者的政治立场、学术观点、学养积累以及思辨分析研究能力制约;“再现”既是主观行为,就可由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切入“新闻史”整体后,从其选定的角度予以“再现”。

  所谓“探寻规律”是新闻史研究的更高层次或境界。“再现历史”追求的是“真实”和“全面”,“探寻规律”追求的是“准确”和“科学”。“探寻规律”是指在对新闻史发展历程中的众多现象——新闻传播媒介的变迁、新闻传播人物的沉浮、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闻传播内容的衍变及新闻传播技术的进步等进行研究、思考、分析、升华和提炼后,从“众多”、“零碎”并似乎“随机”的历史事实片段间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是事物间的必然关系。新闻业和社会政治的相互关系,社会发展与新闻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人”与新闻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民间新闻业与官方新闻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发展与新兴新闻媒介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所揭示的就是新闻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客观蕴含的“规律性”东西。作为客观存在的“规律”,就是不管在什么社会环境下都“顽强”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推动或制约着新闻事业发展及与社会间的互动。

  功能:“借鉴当下”与“清晰先人”

  研究新闻史的功能是什么?或者说有什么社会价值?笔者认为,新闻史研究至少应具有“借鉴当下”和“清晰先人”两方面的社会功能。

  所谓“借鉴当下”是指从新闻史研究中发现、总结、提炼出来的反映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现今应强调人民的新闻媒介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和谐统一,而不是把党性和人民相对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才能使自己的新闻活动有益于人民福祉的实现,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所谓“清晰先人”是指通过新闻史的研究,使那些曾经在新闻史上留下过印记的历史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消除以往因各种原因形成的“模糊感”。新闻史研究的功能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历史文献,在客观、真实、全面、系统的历史文献梳理、分析、考证中,使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逐步实现“历史”的“清晰”,努力还其“本来面目”,并使这些人物在今人的新闻实践和思考中发挥不同的引导或警诫功能。

  态度:“历史”与“辩证”

  简而言之,中国新闻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各要素产生、发展并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历史进程(及与之相关的史迹记载)。为了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新闻史研究的学术目标和社会功能,笔者认为新闻史研究中应该取“历史的态度”和“辩证的态度”。

  所谓“历史的态度”,一是指应该尊重客观的历史存在,二是指把历史的东西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认识、分析和评价。历史不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有“历史”的尊严和“铁的”法则——因而必须尊重客观历史存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研究历史的前提是充分占有资料(求全),不断挖掘资料(求新),认真辨析资料(求真)。用不着研究者“多说”,只要某一问题史料搜集齐全了,史料内容(记载的事件或人物活动)清楚了,此事件(或活动)与彼事件(活动)的关系清晰了,结论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虽然研究者往往受限于史料不足,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结论会不断变化,但从原始第一手史料得出的结论还是具有说服力的。现实中,在新闻史学界已经有定论的问题,只要出现新的史料,也有可能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历史的态度”应是研究新闻史的基本态度。

  “辩证的态度”也应该是研究新闻史的基本态度。所谓“辩证的态度”,一是指尊重客观的历史存在,二是全面、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当时的历史(新闻史人物、媒体和事件)。例如新闻报纸的办报宗旨是比较稳定的,但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对此,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具体分析。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07月20日第3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