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刚
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代表作。该书共36篇,记载从东汉后期到南朝宋之间名人雅士逸闻轶事,是一部名士“教科书”。《世说新语》中专门有“贤媛”章节,叙述超过常人的女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独立于世、见解独到、品行独佳、能力独有,为当时的冰冷政治增加了些许温情,也为后世女子树立了典范。
见解独到
在封建社会,夫妻关系虽然有举案齐眉之相亲相敬典故,却在多数场合强调“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妻子不事交际、专职家事被誉为贤惠之举。更有甚者,许多人将祸国殃民的根源归结为“红颜祸水”。然而,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亦有许多女子洞见卓然,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晋朝的庾希被权臣桓温杀害,作为庾希的弟弟庾友也受到牵连。此时,庾友的儿媳妇挺身而出,亲赴其伯父桓温家,被桓温掌门官拦住,她大声斥责:“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她最终冲入桓温家见到桓温,向桓温哭诉:“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庾友(字玉台)身体有疾,需人扶助才能行动,怎会叛乱呢?桓温在她有理有据、见解独到的劝说下赦免了庾友一家人。《晋书》记载王凝之妻子谢道韫“聪明有才辩”。《世说新语》中记载谢道韫对谢玄说的一段话:“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一点也不见长进,是一心注意世俗杂务,还是本来就天赋有限?”淝水之战中名扬于世的谢玄,有着青涩的少年时光,谁曾想到谢道韫对其深深指责背后寄予的重托。从谢道韫的见识中可以看出,她的聪明不仅在于诗词文章,更在于对社会人生的卓然体悟。这种卓然体悟,一方面是谢家家族文化教养熏陶之使然,另一方面有、是其自身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认识与思考的结果。
品行独佳
晋朝名将陶侃出身寒微,由于战功显赫而被授予重任。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晋书》记载当代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况:“政刑清明,惠施均治,故楚郢士女,莫不相庆。”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并且以德化为己任,教化僚属,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朝野用命,移风易俗”,百姓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受益良多。
陶侃为何能成为一代名将名臣,关键在于他的母亲在他从政之路上的悉心指导、及时点拨,终使之成事。《世说新语》记载陶侃少年时,“作鱼梁吏”,担任监管鱼梁的小吏,借用职务之便运用公款,“尝以坩鱼乍饷母”,托人给母亲送去一罐腌鱼。按照常理推断,所腌之鱼虽然不值钱,即使用公款买之,在封建社会中,将其送给自己的亲友,实是小事。但是陶侃的母亲在见到这份礼物后,“封鱼乍付使”,封存腌鱼交付使者送还给陶侃,并且给陶侃写了一封信:“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从小事之轻微,看大节之重要,陶侃母亲作表率,为陶侃从政廉洁奠定了思想和行为基础,造就了陶侃之后的成就。陶侃之母在小事上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见识和行为,令人尊重。
能力独有
《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阮共的女儿阮氏才华卓异、品德高尚、能力超强,但是相貌丑陋,后许配给许允。新婚之夜,许允认为阮氏太丑而“无复入理”,许家深为此忧。此时,许允好友桓范来看望许允。得知桓范到访,作为新娘的阮氏在新房中对婢女说:“无忧,桓必劝之。”桓范果然与许允深聊,告诫许允“卿宜察之”,要与阮氏深度交流才能发现适合不适合自己。许允听从了桓范之告,转头进入新房,等到他看到新娘阮氏的时候,还是认为阮氏太丑,目不忍看,“即见妇,即欲出”。阮氏看到此情景,拉住许允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无奈之下不经意间问了阮氏一句话:“妇有四德,卿有其几?”阮氏回答说,我除了容貌不佳之外,其他三德都具备,进而反问许允作为读书人具备什么品行。许允说美德“皆备”。阮氏说:“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许允非常惭愧,从此对阮氏非常看重。
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阮氏的能力不仅在当时代诸女子之上,更让许多男子失色。许允担任吏部郎的职位时选用人才大多数是他的同乡,被魏明帝发现后欲将其治罪。此时,许允的妻子阮氏对许允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等到许允被押解到魏明帝跟前,按照妻子的吩咐,向魏明帝如实说理,告知魏明帝自己任用的人才尽管有同乡之谊,但都是根据职位与人才是否匹配才任用的。魏明帝经过调查后发现,许允任用的这些人才都很称职,于是不仅没有逮捕许允,而且还下令赏赐了他。当许允被带走之时“举家号哭”,阮氏说:“勿忧,寻还。”不几日,许允就回来了。这表明了阮氏对丈夫行为预判的结果是自信的,反映出阮氏的超常见识。夫妻关系不仅是婚姻共同体,而且还是思想共同体。好的思想、卓越的能力能够彼此交通。阮氏难道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许允,为许允的成长提供了良好镜鉴,进而在史书中传名、成为贤媛的典范吗?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4月17日第A7版 作者系包头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