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金海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从思想过硬、政治过硬、道德过硬、文化素质过硬、实践能力过硬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综合培养。这就要全面充分理解“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将宏观要求细化为具体措施,自觉提高政治觉悟立大志、树立正确价值追求存大爱、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大雅。
立大志
大志,顾名思义,就是指远大的志向或理想,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任、认同和追求,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无论在何时,都应该从本身社会属性出发,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立德树人”。因此,“立大志”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要做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我们首先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强理论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打牢大学生思想基础;广泛开展讲座报告,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启迪人生;发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激活教育新思维,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次,要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双创”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清现实情况,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将立志的“高”与“实”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和弘扬那些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的先进分子,为大学生树立标杆和模仿对象。
存大爱
“大爱”从广义来讲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自觉关爱,指主体对客体在行为上的高度负责,是情感属性和实践属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因此,此处的“存大爱”即是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追求真善美,是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微观来讲,“存大爱”就是教育引导学生以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社会、对待工作、认知人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去丰富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大爱有形,大爱有声。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稳固下来的关键时期,受当前社会浮躁氛围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对“大爱”产生了迷茫和疑虑,感到“大爱”是个虚无的概念。故此,我们不能笼而统之讲“大爱”,而应把其具体化为爱国、忠诚、感恩、守信、奋进等不同的道德品质,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先进事迹、举办主题班会和党团日活动、“大爱之星”评选等措施,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感受“大爱”,品味“大爱”,明辨是非,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
养大雅
“大雅”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神形兼备的立体集合,是青年大学生形态举止、才情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现实呈现。“大雅”之大在于情怀之大,在于有文化、有知识、有积淀、有傲骨,尊重自我和他人,懂得克制和谦让,对事物具有独立判断和理性处理的能力,也即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读万卷书是为了“求知”,那么行万里路就是为了“力行”。而“养大雅”所追求的是“雅行”,是“立大志”、“存大爱”作用的结果、外在表现和具体行动。我们要以构建高雅校园文化为目标,将文明餐桌、文明宿舍、文明教室、文明交通、文明礼仪、文明上网等“雅行雅言”纳入大学生基础文明创建整体工作中去,并将其结果作为大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因素,提升和改进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大志、存大爱、养大雅”包含了新时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主要特质,是高校“立德树人”要求的生动实践,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而“立大志、存大爱、养大雅”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其具体内容、配套措施、表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方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