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7-01-10 阅读:223766

 

吴楠

125,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教育委员会以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等出席会议。

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

与会学者表示,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对于新时期高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正确科研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影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

李晓红指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师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活力。王燕文表示,当前,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是高校改革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李晓红提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系列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适应新形势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他强调,要准确把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遵循“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等三条总体要求,把握好“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等六项改革重点,抓好“由谁来评价”等四个关键环节,并做好多方组织保障。

与会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据介绍,各地各校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的有益经验包括:严守师德底线,强化师德考核;突出教学业绩,强化教学质量;调整科研导向,弱化量化指标;探索发展性评价,引领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实行聘期考核,完善退出机制。

以促进学术繁荣、教师发展为导向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吸引优秀教师、激励教师作出创造性贡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众多量化的考核指标使教师队伍出现了压力大、动力小的情况,简单划一的考核方式也无法彻底体现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特点。”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表示,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据介绍,多数高校在教师考核体系中弱化了对论文数量的追求,使教师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能够沉下心来做学问,打磨出富有学术思想、学术积淀的学术精品。据了解,复旦大学从2012年开始,在全校范围的高级职务评聘工作中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制定的《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办法》,改变以往以“攒分”为基础的科研评价制度,使行政性评价让位于同行学者评价、量化评价让位于定性评价。北京大学自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以预聘制为核心的教学科研职位分系列管理制度。

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表示,南京大学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始终坚持以“质量与贡献”为导向,明确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目标不是“数文章”、“拼数字”,而是围绕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他认为,教师要做到“会教书”、“会科研”、“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认为,做好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要激励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种激励往往不局限于物质层面;在实际工作中,则需发挥学院和教师的主体性。他强调,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更要以促进学术繁荣、教师发展和绩效改进为导向,充分尊重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复杂性,体现学科特点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教师的个性与专长,推动学校、学院、学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此,吴志攀也指出,大学取得成功,高度依赖于其成员个性的发挥。因此,北大人事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要千方百计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教书育人,能够在好的制度环境和学术氛围中专心治学。

 “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学部的学术评价作用十分关键。”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表示,下一步更要注重学术研究内涵、学术贡献与影响,推进标志性成果评价等,充分发挥学部的引领作用和学术把关功能。他强调,定编定岗赋予院系更大的自主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需通过宏观引导,加强对院系的评估和考核,监督学术评价规则和程序的公平公正,真正建立起强调岗位特色,尊重学科差异,以质量为导向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陈骏认为,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学术水平不仅仅是指科研水平,还包括教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所教授的课程上。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207头版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