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

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6-05-17 阅读:187383

 

刘海春

  2015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近年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当代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在心理特征、接受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思想上容易产生共鸣,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鼓励和政策吸引,许多优秀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他们在海外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意识的深度影响。在社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压力面前,少数人常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和偏激主张发泄在课堂上,这种消极的认知态度结合独特的价值观输出方式,势必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加快培养一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

  对于身处教学管理一线的高校来说,要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培养一批高水平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

  在制度上,高校应充分运用学科优势和各种教育方式方法,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学术考核制度和公平竞争机制,打开优秀青年教师事业上升通道。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深造,可适时打破职称评聘上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在组织上,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主动参与到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中。要探索和推进在党委领导下建立高校青联组织,不断扩大对青年教师引领的覆盖面。要善于把科学理论成果的精髓转化为青年教师易于接受的思想逻辑,并探索与当前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生活和娱乐相适应的引导路径和载体,不断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为青年教师建立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引领他们开展社会服务,促进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要引领他们就涉及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并借此交流各自学术领域的前沿发展,打造他们之间交流沟通、共享信息、研究协作的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4286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