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所包含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它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还体现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具体包括:其所承载的开放性和所包容内涵的丰富性、能够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质、能够维护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从世界、国家、群体和个体这四个不同的层面有针对性地探讨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从而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格与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相整合,达到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文化发展;全球化;人类进步
纵观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不难看到,在全球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所发挥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着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而当时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为现代化的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明显不够,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若是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现代化,其主体只能是被动的,其进程也必将是缓慢的。随着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化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出现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甚至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前进。因此,迫切需要本土的包括文化在内的意识形态的有力支撑以及需要以对话、交流的方式来应对全球化中出现的各种异质因素错综复杂的局面。文化的多样性就必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如此。21世纪以来,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更加频繁,有外来的,也有本土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合和冲突相伴,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态势。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将成为我们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的重要契机,它对于我国当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多样性的提出与表现
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本身是一个模糊而复杂的概念,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在第1条“文化多样性——人类的共同遗产”中就宣称:“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①]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文化多样性所肩负的人类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后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上又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该《公约》以保护和促进各成员国境内的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为核心目标,赋予成员国为保护本国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而采取各项措施的权利。这一文件的通过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文化意识觉醒之间的又一次碰撞。而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发布了《教科文组织世界报告: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称急需向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投资,并给予文化多样性发展以十点具体的举措。
从言论到行动,从立法到政策程序,从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各项条约的贯彻落实到以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会议和研究机构不断涌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加入到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工作中来。为此,国际社会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这些都表现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已成为决定今后文化走向的重要砝码。
而在当代中国, 经过全球化浪潮的洗礼,文化多样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还体现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不难看到,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三股思潮的激烈碰撞期: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社会思潮、以儒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努力找到三者的契合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成分,来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同时也需要看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复杂群体,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保护和丰富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格与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相整合,达到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处理好中国的文化多样性问题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独特价值
首先,文化多样性所承载的开放、包容的丰富内涵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代文化多样性所倡导的用包容性和开放性去看待不同文化的发展,实质上是重在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相互适应、融合和混合的过程,而不能把对多样性的理解局限于对自我文化的保护,片面认为每一群体都在创造自己独特的正宗实践,这有可能造成少数群体融入多数群体的困境,极大地限制着这些文化的长远发展。细数人类历史的过往,为了统治的需要而试图形成单一民族文化的各种民族同化政策,最后往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希特勒帝国的种族屠杀政策、美国的“熔炉”同化、苏联的“俄罗斯化”、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等等都是失败的案例。
事实上,与主流文化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往往能够从差异当中寻找到最直接的方式和最有效的途径来推动主流形态的健康发展。米歇尔×拉芒就曾指出:“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抵抗同质化冲动并鼓励文化共存的社会更有可能降低文化冲突,并从少数族群的迅速成功中获益。”[②]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代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许多最重要的进步来自于差异性的存在,正是在这些冲突中不断调试,才使得整个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迈进。这是科学合理地应对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成为我们的文化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
正是因为文化多样性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特质,才使得不同文化之间有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逐渐在认识、了解异质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优秀成分,成为文化创新和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像古今中外许多著名舞蹈、音乐、绘画、工艺等,都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的。现代西方流行的许多舞蹈、音乐,是在非洲黑人和印第安等民族的舞蹈和音乐的基础上创造的。文学创作、建筑艺术等形式的创新同样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以文化多样性所赋予的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找到差异中的契合点,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文化多样性是保持各民族文化特质的必由之路。
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所独有的属于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质,其本身具有珍贵的价值资源,是一切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是具有珍贵价值的资源。任何民族呈现给世界的,都应该是它丰富多彩的一面,而不应该是所有文化“千篇一律”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国际政治中也将失去影响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各民族独立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特性得以延续,它不仅有利于当下文化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对于人类文化的贡献将不可估量。
国内外大量的事实表明,保持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性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服饰礼仪和思想观念,这些文化特质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了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既能陶冶情操、教化于人,有利于地区的团结稳定,又能凝结和鼓舞人心,推动地区的全面发展;二则是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都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离开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就不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的进步也就失去了活力。三则是可以挖掘出民族文化所应有的独特的经济价值。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关注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各地政府纷纷投入大力气给予支持。例如美国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中央和地方对文化进行投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的宗旨是为发展美国文化艺术服务,保护美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鼓励国家最优秀的艺术人才发挥创造才能。这一立法,确保了美国政府每年要拿出相应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艺术之中,并且使这些资金的使用直接面对文化艺术事业,而不是耗费于庞大的文化行政机构的运行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果[2]。
由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所带动起来的旅游业和相关的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建立了一些具有活力的、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其经济发展保持了很好的状况,这与他们采取了“打造国家”的方法[③](伸张主权,根据当地文化从战略上思考并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接受了传统的价值要求,加拿大的印第安人群也利用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可以看到,文化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特质的保护和开发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文化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再次,文化多样性对于维护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就是在尊重和理解异质、别样文化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其按照应有的模式持续健康发展。这对于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平等的权利。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价值没有高与低的差别。任何民族的文化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姻家庭、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与其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相适应的。例如,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都有各自信仰的群体,这些宗教建立的原初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存在与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要求;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东方人用筷子等只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并不能以此为依据给不同民族划分出等级顺序。每一个民族或国家也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体系,不应带有政治等其他目的,也不能用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标准为尺度,这对于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维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保证各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前提。
同样,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权的平等。文化权利是每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权的充分保障,必须以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为基础,那么,采取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政策就势在必行。只有让各个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中的人们自愿选择、接受各自的文化,才能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践行和发扬这种文化,才能融入这种文化,并以此为工具来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人权;也只有充分保护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最终来保障每个人行使本民族文化的权利。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对于当下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采用恰当的方式,公正地对待不同的文化群体和个人,使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激发起各个民族、群体、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和个人的才能,这样的社会必定会在文化发展甚至是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成功[3]。
三、坚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现实路径
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不是单靠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地区自身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整个世界到民族国家、到文化群体再到单个个体这样一个从大到小的全方位的展开,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也只有这样,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从世界的层面来看——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
世界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对话中融合、碰撞,形成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激烈矛盾,这无疑成为了全球化时代于世界范围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经济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却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西方国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泥潭。相应的也给文化带来了霸权主义的隐患: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试图向全世界推行其文化理念,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步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而不断沦为西方国家的文化消费地。但是,文化的发展毕竟不同于经济,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它有着非同一般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是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必须经由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要远远慢于经济,或者说文化以它自身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抗拒着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体化的效应,抵御着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4]。
任何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都是文化自由的水平不断发展,其广度、深度不断开拓的过程。只有能够自由充分占有文化资源的社会,才能称之为真正文明的社会。全球化的浪潮正是为文化自由提供了推动力,给文化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其资本市场的整合作用使传统意识形态的限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放,在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中拥有了平等对话的舞台;它缩小了国家对于国民权利的范围和深度的限制,使群体和个人都获得了更多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不断达成的世界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少数种族文化被排挤的压力,使原本受压抑的文化群体能够合法地传播自己的文化等等,这些都为消除文化霸权主义、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全球化的重要契机,让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携起手来,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对世界文化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不利影响,遵循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和境界,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贯彻于全世界。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切实抓好文化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
在文化理论当中,民族国家本身能否作为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单位尚需讨论,因为文化的概念与国家的概念并不总是同一的。有时,文化的概念大于国家的概念,文化的范围远远超越了国界,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在亚洲许多国家盛行。而有时,文化的概念又要小于国家的概念。在有些国家内部,文化的类型就是复杂多样的,甚至是对立的,比如在比利时、法国都已经通过了禁止穆斯林全封闭女装的法令,许多西欧国家内部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对立已经公开化。因此,当民族国家面对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尤为复杂的社会现实状况。
当民族国家对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共同体单位时,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利益,特别是针对少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入侵”而必须采取多种防范机制和文化策略。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在文化的对外政策方面达到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这是保证民族国家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文化安全的前提条件。在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交流过程中,努力消除文化的壁垒,求同存异,创造各种条件进行不同文化的对话,才能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的提高各个民族国家自身文化的先进性,以完成适合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文化创新和文化转型;同时,也要发挥自身文化的特长,不遗余力的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群了解、掌握和接受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其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文化发展甚至是全面发展的空间。
在国家内部,由于也存在着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完成文化多样性的任务同样艰巨。各少数文化群体是整个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影响到整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和利益诉求。因此,在国家的文化建设中,不能由于提倡先进性就排斥少数群体的文化贡献,也不能为了追求文化的大众普及而使所有文化不分优劣的全部占领文化市场。在抓好主流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把握好少数文化群体对于主流群体的影响,对其加以区分,扬长避短,使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推动主流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发扬光大;而主流文化也要加强对各少数文化群体的规范,是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主流文化当中,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从群体的层面来说——以本土特色去定义外来文化
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许多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跨国的文化同盟和利益团体,以及分散在民间的一些文化管理机构等等。民族国家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种,而在这里所说的群体,则是特指各种文化共同体中最基本的单位。我们试图以群体这样一种形态来还原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最简单方式和最直接的途径。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需要对历代人们的思想创造不断进行再开发的过程,它融入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阐释。本土文化正是在历史、语言、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是在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而来的,它需要自身的传统积淀,更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推动。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以前所采取的强硬对抗的方式——以一种文化去否定另一种文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必然会被一种缓和的、相互协商的方式所取代。而现阶段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正是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妥协中寻找出路:每一个文化群体都试图重新定位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努力在自身与他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和可伸缩的张力,以本土的特色来诠释外来文化。比如,非洲人对英语的掌握普遍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方式不失为当今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效尝试[5]。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这样的文化形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多样性存在。
从个体的层面来说——努力延展人的本性和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在第八条中提到:“面对目前为创作和革新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应当特别注意创作意愿的多样性,公正地考虑作者和艺术家的权利,以及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因为他们体现的是特性、价值观和观念,不应被视为一般的商品或消费品。”[④]文化不是以单边的方式传播的,不是由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每一个个体通过自己的本性和价值选择对文化进行重新诠释、翻译和改变。虽然个体无法产生文化,但是他却可以在接受和表达文化的过程中,以其自身的理解展现出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是文化多样性在个体发展层面的应有之义。
全球化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个体的外在束缚,使人的本性和价值选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先权。对人的自由的界定也由追求外部的物质利益提升到追求精神的创造力。所有这些在人的内在精神层面的发展变化,给予了个体充分的发展空间,极大的激发了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性情和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特质,形成有益于文化发展的合力,从而激活文化的多样性创新。
[注 释]
[①]百度百科:《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http://wenku.baidu.com/view/478a1e6fb84ae45c3b358c9b.html
[②]米歇尔×拉芒:《文化多样性与反贫困政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1年第28期,第76页。
[③]米歇尔×拉芒:《文化多样性与反贫困政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1年第28期,第77页。
[④]百度百科:《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http://wenku.baidu.com/view/478a1e6fb84ae45c3b358c9b.html
[参考文献]
[1]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3):1-4
[3]雷晴岚.全球化进程与民族文化多样性[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7):27-31
[4]胡显章.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觉[J].亚洲传媒研究,2006:6-12
[5]单世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5(2):24-31
作者简介:刘佳(1983—),女,汉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博士生,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