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蓝色的呼唤 视听的畅响——《蓝色的故乡》歌词赏析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4-12-15 阅读:285592

 

李 娟
    摘 要:腾格尔作为著名蒙古族音乐家,对家乡的爱恋集中在这首《蓝色的故乡》中,歌词短小、精悍,注重结构、裁剪,讲究炼句、炼字,艺术手法灵活多样,符合诗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歌词精粹,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和音乐美。
    关键词:草原歌曲;图画美;音乐美;颂歌 
 
 [原 词]
  蓝色的故乡
 
    茫茫无际蓝色的故乡,
风吹绿草见牛羊。
  昆鹏难越广袤的土地,
 路像飘带伸向远方。
    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
  我心中热爱的地方。
  
 春风送来鸟语花香,
    碧绿的河水欢唱向远方。
牧人轻挥套马杆,
 珍珠滚滚闪闪发光。
    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
 我心中热爱的地方。
 我心中热爱的地方。
 
 
[赏 析]
    此曲由我国蒙古族音乐家腾格尔作词作曲。创作于2002年,由我国著名激情女歌手谭维维首唱,作品表现了鄂尔多斯高原的广袤和辽阔,祖国北疆的壮美。旋律深沉、悠扬,歌词真挚、朴实,是深受草原人们喜爱的金曲。
    创作者腾格尔,1960年1月25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1986年,由一曲《蒙古人》而一举成名。这个游牧民族的儿子,用吉他和真挚粗犷的声音倾泻出他的心声,震撼了中国大地。自此他投入流行音乐的演唱和创作。对民族文化的深爱与眷恋,对民族未来的忧患意识,使这个总是一头卷曲长发的男子眼中充满忧郁,演唱时全身心的投入作品,令人深受触动。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极富激情而头脑又极清晰冷静的音乐人。音乐界认为,“腾格尔的作品题材广泛,主题严肃而有深度,曲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1]
    民族文化的养分给了他巨大的创作力量,歌曲《蓝色的故乡》是2002年创作的,而早在1989年腾格尔首张蒙文专辑的名称就叫《蓝色的故乡》,这决不是巧合,对故乡的爱与眷恋深深地植在心里,有如“蓝色”,他说:“这是我蕴蓄了长年思考后首次用歌来对自己和本民族作自我反省。”对民族文化的承传和使命感使他从未轻松过,2001至2002是腾格尔最繁忙的两年,但他还是应邀为家乡创作了这首《蓝色的故乡》。
  蓝色的故乡曲调悠远绵长,像远山上一只苍狼的长歌,在一部当代著名的小说《狼图腾》中就揭示了,蒙古族的长调与狼嗥的关系,的确很有道理,人类很多文学艺术的形成或创作都是对自然、动物、植物进行模仿的结果,曲调更接近蒙古族原生态的歌曲。欢乐的情绪中暗含着冷静沉着,很契合蒙古族的心理特征——冷静、自由、宽广、放达。
  《蓝色的故乡》是一首旋律十分动听的草原歌曲,歌词也颇值圈点。开篇即点明蓝色的故乡是“茫茫无际”的,格调定在苍茫上,充满历史感和空间感。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引自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最充分地描绘出塞外景色。本词顺手拈来的一句引用使这种历史感更厚重和有据可依。“昆鹏难越广袤的土地,路像飘带伸向远方,”再次具体描绘草原的空间感。最后点明“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我心中可爱的地方”。
  下片一句“春风送来鸟语花香”,把我们带入清新爽朗的环境中,“碧绿的河水欢唱向远方”进一步把愉悦心情融入景色中,“牧人轻挥套马杆”是牧民典型的生活场景,这个场景感性、肆意,歌唱出蒙古民族的强壮和潇洒,又暗示出蒙古族人民的胸怀宽广。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这样广袤的土地才能养育出这样身体强壮、胸怀宽广的人。所以歌词不禁反复吟唱“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我心中可爱的地方”。
    歌词上片重在对草原空间广阔性的描绘,下片重在对草原独特景物和生活的描绘。所有的景物都具体可见,充满视觉效果。为了强化视觉感,作者采用了如下艺术手法:一是白描法。白描法是对景物进行直接描绘,“茫茫无际蓝色的故乡,风吹绿草见牛羊”,“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我心中热爱的地方”,直接描绘和直抒胸意可以使意思明确,突出主题:蓝色的故乡是我心中可爱的地方,情感深沉又意思灵秀。二是比喻法。“路像飘带伸向远方”,“珍珠滚滚闪闪发光”;喻体“飘带”真实妥帖地表现出地广而路遥的草原特征,“珍珠滚滚”暗喻了万马奔腾,一泄千里的壮观场景,使人不禁想起一首诗中的描绘:“那披着绿色纱衫的幼树旁,是一处深蓝色的湖泊……在湖岸上,有一位身穿浅绿色长袍的少女……在她周围,是寻食春草的羊群,看去恰象那少女衣襟里撒落出来的一片珍珠”,在很多草原歌曲中,都会把牛羊比喻为珍珠,象本词将万马奔腾比喻成珍珠滚滚却很罕见。“珍珠”是精美小巧珍贵的,牧人轻挥着套马杆有如四两拨千斤,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三是拟人法。“春风送来鸟语花香,碧绿的河水欢唱向远方”,“送”和“欢唱”把人、景、情揉在一起,使词眼“我心中可爱的故乡”更加厚实丰富;另外歌词中“昆鹏难越广袤的土地”具有夸张性,增强词境宽度和广度时,也包含对蒙古人宽广胸怀的暗示。以上多种文学手法的灵活转换使这首小词耐人寻味。
   “歌词是为歌唱而写,它的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音乐性才能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2]刘楚材先生在其一文中提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观点:“古今中外的大诗人一般都具有极敏感的音乐耳朵。反过来说,最丰富的想象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音响之美伴随着,也不能不认为是美中不足”。腾格尔在这首歌词中就“做足了美”。歌词用洪亮的江阳韵造成声音的回环,给人听觉上的明朗、空旷感。我国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歌曲都采用江阳韵,例如《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打浪,湖洪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又如《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一段,《让我们荡起双浆》全词,《在他乡》全词,《我们走在大路上》全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第一段,类似例子俯拾皆是。另外,韵的疏密对歌词的音乐美也很重要,短小的歌词要力求“密”,尤其是那些句型较长的歌词,例如晓星的《草原颂》:“雄鹰搏击长空万里翱翔,又回到起飞的地方,儿女远离故土转战千里,又回到可爱的家乡……”,两个上句是十个字,两个下句是八个字,都比较长,但是句句用韵,听起来就比较有节奏感了。《蓝色的故乡》对于用韵的要领都做到了,全词共12句,几乎句句用韵,因而形成了强烈的音乐美。
  有趣的是作为优秀的民歌曲调,《蓝色的故乡》还被附有另外一首歌词,“春风展开神奇的翅膀,也难穿过云雾茫茫。神速的车轮,难以跨越我的家乡。使我幸存的地方,是这蓝色的故乡。沐浴春天和煦的阳光,一弯碧水层层绿浪。扬起那鞭儿,唤起深处的羔羊哟!使我幸存的地方,是这蓝色的故乡。”其中“春风”二字在网络中由于语音差异被误作“雏凤”。虽然“春风展开神奇的翅膀,也难穿过云雾茫茫”颇具想像力,但该词整体的意境、意思的连贯性和音乐美就不及上一首。著名歌唱家李娜和乌兰托娅也是选择第一首词进行演唱的。
  总之,这首歌词很短小,短小不等于单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本词注重结构、裁剪,十分讲究炼句、炼字,使歌词精粹,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和音乐美。这对于一位长于演唱的人来说实在难能可贵,但这种艺术成就也可能正是得力于腾格尔的“长于演唱”。
 
参考文献
    [1]中外流行歌词精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P204.
    [2]刘楚材.歌词语言艺术刍议[J].词刊,1980,(9),P31.
   (作者简介:李娟(1972—),女,河北石家庄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