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泽宇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现代“风险社会”中,如何避免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造成的巨大伤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应急教育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公众避险逃生能力。
我国应急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应急教育体系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急教育意识淡薄。社会上对应急教育缺乏科学认识,重视程度不足。有不少人认为“应急教育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简单的消防演练,以及对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党政干部进行常规的短期培训”,还有相当多的人将应急教育等同于科普宣传,人为地限制了应急教育的内涵与对象。
公众应急素质较低。公众缺乏必要的应急知识与技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与救助他人。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正规的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医疗救护为例,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000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
学校应急教育难以落实。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导向影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应急师资与教材严重缺乏等原因,“应急教育并没有真正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体系中”。学校不仅安排应急教育课时少,还存在将应急教育课程“科普化”和“业余化”等问题,很少开展消防、急救等方面的自救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
应急教育手段层次低。应急教育体系过于强调科普宣传手段,而对知识讲授、技能培训与应急演练等方式缺乏足够重视,教育手段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地方还停留在“运动式教育”阶段,缺乏应急教育长效机制。社会上很少针对普通市民开展应急技能培训,现有的应急知识课程不仅数量少,而且受众范围狭窄。各地应急演练大多缺乏实战性,表演的成分居多,实际效果不明显。
发达国家开展应急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经验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建有覆盖全面的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体系,公民应急素质较高。而现阶段我国应急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公众应急避险逃生能力亟需提高。
美国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应急教育体系,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K-12教育各个阶段。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教师就从点滴小事做起,讲解食品与交通安全等,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进入小学阶段,所有学生必须接受正规的急救训练。在中学阶段,学校专门设置危机必修课,讲授如何应对各种危险。中学生每周至少上一节急救课,并且考试成绩与毕业文凭直接挂钩。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强制要求各级学校开展地震防灾课程,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地震逃生演习。美国红十字会、国家防灾协会等专业组织也专门开发“灾难演习”“关注危险”等课程,普及应急避险知识。
日本提倡自救优先的应急教育理念,加强居民自主防灾组织体系建设。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推广自救、互救与公救相结合的防灾教育体系,即公民自我防救优先,其次是邻里与社区相互救助,最后是政府部门与公益组织救援。据统计,在日本基层行政区划中,大多数市町村都成立各类志愿者组织,2008年全国共有133344个居民自主防灾组织,包括消防团、水防团、妇女防火俱乐部、青少年消防俱乐部等,吸引了71.7%的日本家庭参加。这些防灾组织平时自主开展应急知识宣传、防灾救助训练、巡逻值守等活动,在灾害发生初期,则会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初期消防、引导居民疏散、救助伤员、分发食品和水等活动。
新加坡以社区民防为依托,定期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应急培训。1997年由基层领袖、居民和内政团队联合发起创立的“社区安全和安保计划”,面向基层志愿者、市场摊贩、学校学生以及居民等对象,重点提高社区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维护社区安全和治安良好状况。在“民防志愿者计划”的推动下,新加坡许多社区设有民防执行委员会,负责招收与培训民防志愿者,有6万多名志愿者接受了急救、灭火、搜索、疏散等应急技能培训。新加坡民防部队的4个民防分区总部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向公众提供“社区紧急应变课程”,包括基本急救、心肺复苏、消防疏散、紧急应对程序和非常规威胁等五个模块,供学习者自由选择。
完善我国应急教育体系的建议
增强应急意识,树立科学的应急教育理念。现代应急管理强调生命至上、预防为先以及重心下移等原则。从长期来看,应急教育是实现低成本有效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因素。应急教育对象广泛,应形成全民参与的全方位多渠道教育格局。政府应在国家层面加强应急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局面。
明确重点定位,全面提高公众应急知识与技能水平。无论是事先预防规避突发事件风险,减少各种灾害损失,还是在紧急情况下做到科学合理逃生等,都依赖于公众应急素质的大幅提高。要在全社会重点开展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教育覆盖面与普及程度,使普通人在突发事件面前也能够做到及时避险逃生与合理救助他人。
加强学校规划,健全学校应急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应急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使其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并制订专门的应急教育教材,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促进应急教育形式多样化,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战应急演练,重点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消防、交通、地震、急救等方面的应急基本素质与能力。
立足基层实际,健全社区应急技能培训体系。要加强社区应急技能培训机构建设,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应急技能社会培训体系规划,保障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依托红十字会、消防部门、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科普纪念场馆和志愿者组织等机构,面向公众开展火灾、地震、传染病、泥石流、海啸等方面的应急技能培训,提高公众应急自我避险逃生与救助他人的实践能力。
强化应急演练,提高演练覆盖面与实战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订应急演练标准与规划,规范与改进各地应急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与完善应急演练机制,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应急演练活动,扩大应急演练覆盖范围,重点加强对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的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实战性与逼真性,增强应急演练实际效果。
来源:《包头日报》2014年9月9日06版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