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的是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树立纵深而宽广的大历史观,能将这极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远、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讲的就是大历史观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我们可以运用大历史观,来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大历史观有四层涵义。一是在时间上,它跳出一定历史阶段,把历史阶段放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大历史长河中来把握,这是长远史观;二是在空间上,它跳出一定历史空间(或历史局部),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历史空间(历史局部),这是世界史观;三是在主题上,它跳出历史片段、历史细节和历史碎片,用历史主题把历史片段、历史细节、历史碎片统领起来,这是整体史观;四是在本质上,它跳出历史现象,走向历史深处,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抓住历史本质,探究历史规律,这是规律史观。
从长远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一直注重自身精神建设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初心和使命。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肩上扛起的是远大奋斗目标和宏大历史使命。然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自身条件有限,力量也很薄弱,党员人数只有50多名。中共一大召开之前,我们党只有8个早期党组织,参加这次会议的党代表只有13人,当时的武器装备是“小米加步枪”。这就遇到了一个重要矛盾,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远大目标和宏大使命与条件有限、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条件有限、力量薄弱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扛起远大奋斗目标和宏大历史使命?这在当时,主要是靠统一战线和精神武装。显然,我们党注重自身精神建设,是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远大目标和宏大使命与条件有限、力量薄弱的矛盾。或者说,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注重精神建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自身条件有限、力量薄弱的时候,特别注重自身精神建设;当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时,更要加强自身的精神建设。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可谓肩上扛起的奋斗目标依然远大,历史使命依然宏大。对此,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的征途中,我们所遭遇的各种矛盾难题、障碍阻力、风险挑战、艰难困苦必将更加复杂严峻,这好比是在滚石上山、过坎闯关,迎着风雨、踏着荆棘前进。然而,在当今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却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尤其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因此,只有我们自身的腰杆硬起来,才能扛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在这种情境下,也从长远来看,依然要加强党自身的精神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从规律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什么不同特征
基于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精神,这些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体现并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品质、实践品格及其本质特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围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与战胜敌人、强大自我而形成的精神。在这一历史时期,革命问题是首要问题。而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的典型样本。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是基于“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与战胜艰难困苦、完成创业大任而形成的精神。这一历史时期的整体景象,就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由此,特别需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立国兴国。“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的典型样本。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主要是针对“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与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而形成的精神。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然而,当时各种庞杂的思想观念与僵化的体制机制阻碍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就是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的核心,也是分析这一历史时期精神谱系的典型样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是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与应对风险、自我革命而形成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打的“铁”相当坚硬,它不仅要解决人民生活“好不好”、国家“强不强”、政党“硬不硬”的根本问题,而且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矛盾问题、障碍阻力、风险挑战。为此,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勇于自我革命,就必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伟大抗疫精神,可以作为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的典型样本。
从整体史观看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怎样的逻辑结构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源,精神谱系是流;伟大建党精神是本体性精神、基因性精神,精神谱系是生成性精神、发展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一系列的精神谱系中,可以从深层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精神分为四个层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个层次是科学认知,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个政党认识世界的科学认知水平,决定其思想高度、思维长度、视野宽度、认识深度和执政格局,所以它是前提。第二个层次是目标追求,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确立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政党,它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这种目标追求,就凝结为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连着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战略目标,这连着使命。第三个层次是钢铁意志,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实现奋斗目标意味着前途是光明的,就需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奋斗目标,脚下所走的道路却是曲折坎坷的。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才能实现奋斗目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第四个层次是政治情怀,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鲜明的政治概念,这是需要情怀的。情怀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主动,是一种开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四个层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从世界史观看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具有何种意义
把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置于世界历史场景中进行审视,可发现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政党的特质。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特质。政党的特质是靠精神塑造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把我们党涵育成一个深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强大政党的沃土。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这种特质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一切政党。在世界所有政党中,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正是这种特质,使中国共产党能扛起肩上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其次,它使中国共产党能在实现民族复兴曲折坎坷的道路上创造出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所走的路是十分曲折坎坷的,既有“尘埃”“泥泞”,又有“沼泽”“丛林”。然而,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使中国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走过了“尘埃”“泥泞”“沼泽”“丛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这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它使中国共产党人能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靠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的中国共产党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它注重为世界谋大同,注重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掌握历史主动,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因而能积极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失衡、全球治理滞后的难题,能积极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动荡变革及其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能积极主动应对世界上各种矛盾难题和风险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07月29日第二版;作者:韩庆祥,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