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十八大以来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举办的首次峰会。由于这同时又是该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国际社会对上合组织的成长壮大及其发展前景,对该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迅速上升的作用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
众所周知,上海合作组织最初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共同组成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它正式诞生于2001年,但其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却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已形成的“上海精神”。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上海精神”提出后,便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准则与共同价值取向。
实践已经证明,“上海精神”不仅指导原“上海五国”成功地解决了边界和边境问题,同时还引导着以“上海五国”基础建立起来的上合组织不断成长壮大,使该组织很快由一个区域性的新型合作机制,发展成为对内具有很强凝聚力,对外具有很大感召力的大型国际交流平台。总体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最大优势和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齐头并进,功效叠加。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首先是以各成员国之间多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为前提的。俄哈吉塔乌五国均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五国同时成为独联体成员国,后来又同为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还是2015年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尽管上述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彼此间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总体看,它们之间历史形成的经济、人文联系与安全合作关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发展,各国政局如何演变,始终相当紧密。以此为基石而形成的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是难以替代和不可逆转的。
中国与上合组织上述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自上述各国独立以来一直处于方兴未艾、势如潮涌的良性发展状态。中国不但与俄罗斯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缔结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同时还与其他成员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缔结了涉及许多领域并且具有多种内涵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文件。中哈石油管道项目、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以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项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项目、中吉乌公路项目以及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凡此种种,无一不展示出上合组织内部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齐头并举、多向推进的磅薄气势。
此次青岛峰会发表的联合宣言,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再一次表明,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广泛开展,持续深入,彼此拉动,功效叠加,这是上合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断成长壮大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正因为如此,与会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才表示坚信,上合组织是强化成员国互信、深化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多边协作重要且有效的机制。
第二,组织内合作与组织外合作协同推进,影响巨大。
上合组织最初由六个成员国组成,另有四个观察员国,即蒙古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后来又有了对话伙伴国,如阿富汗等国。除此之外,上合组织还与联合国、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东盟等域内外国际性、地区性的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对话机制。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转为正式成员国后,上合的成员国由六个增加为八个。这八个国家横跨欧亚大陆,国土面积占欧亚大陆总面积的3/5,人口达31亿,占全球人口的40%左右。GDP总量共17万亿美元。此外,上合组织四个观察员国的国土面积为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为1.3亿。六个对话伙伴国的国土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达1.5亿。综合所有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上合组织已是当今世界无可比拟的最大的区域性合作与对话组织。考虑到上合组织的实际体量和潜在影响,该组织自诞生时起,就十分重视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以及联合国、独联体等域外伙伴的沟通、交流、协调、对话与合作问题。上合峰会期间,东道主有时还特意邀请相关国家领导人作为主席国客人,参与有关发展、合作、安全问题的讨论。如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召开时,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两国总统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参加会议。
此次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再一次明确表示:上合组织要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我们要强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伙伴关系,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对话,为推动化解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会议通过的联合宣言也庄严承诺:上合组织要“深化同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的合作,扩大上合组织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交流合作。”
正是由于上合组织将内部合作与对外合作紧密联结,彼此协调,共同推进,该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才说:“上合组织合作机制堪称不同国力、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和谐共处的典范。”
第三,谋求地区和平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上合组织成立的初衷,如其宪章所言,是要“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及信息全球化进程发展的背景下,共同努力为维护和平,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作出贡献,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由于中国和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上合组织一开始就是一个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博大的国际情怀的特殊形态的新型区域组织。它在宪章中宣布,上合组织将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在参与世界经济的进程中协调立场,并且要保持和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在防止和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中相互协助,共同寻求21世纪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
上合组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7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未来趋势,针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及其解决办法,其中包括经济治理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的共同性问题,上合组织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例如,在2013年召开的第十三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结合传承丝绸之路精神问题,提议尽快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开辟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走廊。各国领导人除讨论上合自身发展问题外,还就阿富汗、叙利亚、伊核、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叙利亚问题,元首们共同呼吁尽快停止暴力,启动广泛政治对话,举行国际会议。支持将叙利亚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监管之下并逐步销毁的提议。
此次青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站在上合组织扩员后的历史新起点上,在讲话中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指出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基于这一科学判断和分析,他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愿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美好夙愿,带到了上合组织之中,号召上合组织成员国构建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为此次峰会的最重要成果,各国元首通过的联合宣言也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满怀自信地确认上合组织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同时就阿富汗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乌克兰问题、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体制问题、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外空军事化、推进核裁军、打击制毒贩毒、打击恐怖主义等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所有重大问题,都表明了立场和观点。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整体实力在相对下降,国际权力中心正在不可遏止地向东方转移。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上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势。在上合组织中,中俄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俄印三国同时又是举足轻重的新兴经济体,都是“金砖合作”机制的主要成员,是G20等重要国际机制中的重要成员。虽然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实践已经证明,上合组织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地区性组织,同时也将成为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成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文章来源:2018年6月14日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系国际问题专家、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