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7-07-20 阅读:190350

 

于意      张今杰

  2012 11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新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战略目标的新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自然也就有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强调第一步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现实与可能的基础上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这也是对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构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即2049年的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第三步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来认识和把握,第一次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并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和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总目标,下接各个阶段的战略措施与规划,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与中国梦交织成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宏伟图景。

  “全面”内涵的新拓展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全面覆盖”的基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内涵。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整体的、全面的,除了包括经济更加发展以外,民主政治的发展、精神文化的需求、社会方面更加和谐友善,生态方面更加绿色友好,都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是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整体协调推进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共享的小康。三是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根据这一基本要求,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味着全国的城市和乡村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区都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而不是只有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进入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13亿人民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战略地位的新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孕育和提出源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是事关全局的战略目标,其余三个方面是战略举措,共同推动着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发展理念的新概括

  面对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强调这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全党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之中。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抓住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短板,瞄准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只有用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29头版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