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15-11-17 阅读:208679

 

石志刚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时代洗礼而逐渐凝练而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基因,是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主要推手,也是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真实再现当时历史风云、促使日本正视侵略历史、振奋国人牢记历史、奋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奉行对内严格牵制国民思想、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政策,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对中国领土主权造成极大损害以及给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抗战爆发后,日本从东北开始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正如毛泽东在193710月所讲:“现在的抗日战争,是自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来所没有的。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这段话主要是从日本蚕食中国领土的危害程度来说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没有选择屈服。日本不仅从领土面积区域推进蚕食进度,还大量使用有毒有害武器,企图残害、消灭志在反抗的中国人民。日本学者伊原泽周在《中日近代关系史探研》中如实地写道:“日军在华的烟毒政策是在秘密中推行的,其后果及影响绝不下于‘三光政策’及‘七三一部队’的人体实验,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没有选择投降。日本不仅犯下侵略我国领土、残害我国人民的深重罪行,还从思想上粉饰涂抹自己的侵略政策和行为,并为之披上所谓“正义”“正当”“正确”的面纱。1940年日本近卫文麿内阁提出了“建成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支紧密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和“以日本为领导者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被日本污蔑为妨碍“大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构建的主要障碍。在这样不利局面下,中国人民没有选择放弃抵抗。中国人民靠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在危难面前不屈服、不投降、不懈怠的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赞赏。《日本论》中提到:“我们看得出一个民族的生命,最要紧的是在于它的统一性和独立性,而这统一性和独立性的生成,最要紧是在于它的自信力。”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自信力。凭借着这份强大民族自信心、自信力,让爱国主义精神化为现实的斗争精神,维护了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当年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主要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这是由我们提倡的“仁义礼法”的文化传统和“以德治国”的历史素养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积极营造和平生产生活氛围,这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态势。这种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影响着后来中国政要的政治判断和选择。我们崇尚和平,但是在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只有进行坚持抗战,才能够获得赢取和平的局面。日本试图在中国求得速胜的结果最终落空。随后,日本把绝大部分军队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中国靠什么牵制、反抗着大量的日军?在于我们“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的实力在于四万万人口,在于民族习惯的坚韧不拔,在于强大的消极抵制力,以及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中国靠着民族凝聚力坚韧不拔地进行反抗,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不仅最终战胜了日本,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颇多。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起决定的作用。”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代表着一股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为其他被压迫、受欺凌的弱小国家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明确方向,促成东亚范围内爱好和平力量的集结。

历史的车轮缓缓走过,抗日战争的历史已经化为陈迹。但历史不应被忘记,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从抗战时期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养料,不断发展、壮大、强盛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跨越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文章来源:《内蒙古日报》20159112    作者单位:包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