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网络文明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我们要着力加强网络思想引领、强化网络道德培育、健全网络行为规范,不断推进网络空间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网络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当前,网络的发展不断塑造着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新方式、新变量。新空间是指国家治理空间得以拓展,不仅包括现实空间,还延伸至数字空间,两者相互联动、相互结合。新环境是指网络发展推动国家治理条件、治理方式、治理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方式是指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大数据,日益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治理转型、维护秩序的工具。新变量是指网络空间的安全、网络舆论的健康、网络法治的健全,越来越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元素,甚至成为决定治理成效乃至成败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十四五”时期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网络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时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深刻理解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把握网络发展新形势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要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网络空间要保持自由与秩序变量的动态平衡。历史表明,自由不是绝对的、为所欲为的,而是以秩序为前提的。在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中,自由和秩序都是必要的,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实现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平衡,必须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提升依法管网治网水平,实现网络空间法治化。自互联网产生发展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为依法治网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推进网络文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黄赌毒、“饭圈”乱象等仍时有发生。对此,要坚持依法依规、多策并举,深入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不断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环境。
加强思想引领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构建网络生态新空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召开具有重大意义,为网络空间文明建设设定了方向、定准了目标,有利于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加快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进程。当前,我们要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自觉抵御错误思潮,增强对网络空间生态的辨识力和控制力;自觉抵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恶意侵犯他人权益等网络暴力行为,努力营造网络空间生态治理人人参与、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当前,我们要从维护政治安全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网络安全,守好建强网络主阵地,用主流价值引领网络空间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成为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精神家园。
以网络文明建设为依托,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开辟了人类社会新的疆域,数字技术不断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正在以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合作,攻坚克难,携手共进。同时,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推进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加强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更需要网络发挥更大的功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良好的网络生态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共谋网络安全新格局,让数字文明更好地造福人类,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下江苏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研究”(21ZZA0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共建共治视阈下江苏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研究”(2020SJZDA071)阶段性成果)
(张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