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10年时间,距离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20多年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我们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韧不拔的毅力,锚定目标不放松,万众一心加油干。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筑牢团结奋斗的政治、思想根基。党的领导是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各方面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和创造性地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问题,坚决纠治“低级红”、“高级黑”现象。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意志和行动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进一步解决好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浅尝辄止、走形式装样子、学用脱节等问题,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注重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开展宣传阐释,针对群众关心关切加强解疑释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人民力量团结奋斗。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从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新时代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虽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万美元,人民生活迈上了新台阶,但人民群众依然有不少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认真倾听人民的呼声,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不断推出更多更有温度的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指出:“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谁能比得过?”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发展进步的一致性,用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出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经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各方面人士达数亿之多,把这么多人都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要坚持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坚持促进民族关系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投身现代化事业。坚持促进阶层关系和谐,保障各阶层公平参与发展进程,尤其是要注重团结新兴阶层、工农群体、知识分子等力量,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坚持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以爱国主义为纽带,深化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支持其参与国家建设与统一大业,形成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斗争是团结奋斗题中应有之义。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面对围堵、遏制、打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我们骨头要硬,不能胆怯、不能退缩,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要讲求斗争艺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大局大势,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在斗争中促团结、谋合作、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