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包头日报》通版刊登“包头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助力城市新发展研讨会”发言内容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20-11-27 阅读:2249

  

    由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包头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助力城市新发展研讨会”于11月20日顺利召开。来自包头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包头日报社、市五区、市域各高校及高科技民企代表等16家单位近60余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专家学者以“新蓝图•新作为•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十四五”包头新发展要求,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言内容通版刊登于11月23日《包头日报》第4版。现全文转载如下:

深学细研五中全会精神 聚贤汇智共谋创新发展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助力城市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编者按

11月20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联合举办的包头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助力城市新发展研讨会召开。来自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包头日报社、市五区、市域各高校及高科技民企代表等16家单位近60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11名专家学者以“新蓝图·新作为·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十四五”包头新发展要求,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积极、主动、自觉的态度,先行先学,体现理论担当,为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奋力赶超的共同思想基础,助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新发展,传递正能量,凝聚精气神。本报摘要选发了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我市高技能人才支撑的思考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邵文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鼓舞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创造美好的明天。职业技术院校要以培养强大的技术人才转化全会精神,为我市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作贡献。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调整好职业院校的专业。要建立健全专业、课程追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体现生命力。

以人才培养共育共享为手段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努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以及师资队伍的双向流动。

围绕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开展专项培训。面向现有产业技术工人开展学历、技能培训,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培训体系,设计岗位需求的实用课程,帮助技术工人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

以精准服务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开展前瞻性人才培养。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单位,职业技术院校必须超前或同步于项目的谋划落地,项目竣工投产之日就是学生毕业就业之际。

增强决策咨询能力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包头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潘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系统梳理成绩,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做出了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效衔接的战略部署。

市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市政府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的机构,承担着政府系统智库的作用。首先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研究思考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联系起来。要围绕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结合包头实际,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调研和政策落实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服务包头“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引领发展研究中心干部职工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效,体现到做好当前工作上。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研究阵地作用。不断提升研究水平、成果质量和转化能力,为推动包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包头市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魏曙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十四五”期间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部署,对于我市发挥优势,赢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我市位于中国东西部的中线位置,是各类经济带的战略腹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3%,人均GDP达到9.95万元,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生态环境稳步向好,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重工业占比95%以上、高技术占比2.2%,产业链短且初级化特征明显;国有企业占比50%以上,发展动力活力不足;多元化的增长机制、协同创新机制还不成熟;生态环境约束较大等,这是我市的问题和短板。

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转型,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开放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蓄发展新动力,突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发人才资源,增加人才总量;着力构建现代化、立体式、多层次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融入国家区域协作发展战略。

发挥比较优势 找准包头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包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教授 李孝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必须从世界、全国、全区三个维度分析我市的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

世界维度。中美贸易战后,世界对稀土资源的重视程度急剧上升。据2018年初步勘探,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除含有丰富的轻稀土外,重稀土储量将远远超过我国南方七省总量。因此,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乃至二○三五年远景规划中要把稀土产业放在最重要战略位置去谋划。

全国维度。一是五大支柱产业是我市的雄厚家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传统产业+互联网这篇大文章。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二是具有军工基地的优势。三是要实施好草原品牌战略,全力打造高效特色农牧业。

全区维度。利用高校院所集中优势,围绕稀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的系统部署,全面提升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全市服务业能级,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我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促进包头文化建设新发展

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温斌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为文化强市工作提供了实践遵循和思路举措。定位包头的文化应有三个因素考量:一是鹿文化特色,鹿是包头地区的文化符号,是包头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因素;二是以“钢城”为符号特征的工业文明特色,这是包头现代发展历史的浓缩和见证,也是工业城市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强力印证;三是彰显多民族、多区域特色文化交融汇聚的风采,凝聚市域文化的亮点和优势。

其次是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目前,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具有规模发展的代表性的文化企业不多。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品的原创性不够,文化产业的新型管理人才缺乏。

第三是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建设问题。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政工作,运动化、肤浅化,或流于程序化问题依然存在。这关系到企业进一步发展以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等问题。要逐步改变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品质不高、知晓率低、参与人数少等状况,真正体现社区文化的温度。

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推动包头稀土产业创新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李文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对包头是具有重塑竞争新优势和发展主动权的难得机遇。

我市稀土产业的挑战是:一是稀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下游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从新产品研发到质量、附加值都没有大的突破,产品出口的交易效率低、效益下滑严重;稀土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新经济吸引力等。二是稀土研究院隶属于国企包钢,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研究院与民营企业无法建立对接平台,技术优势难以发挥。现有稀土人才承担原创性开发能力不高,从事技术应用研究和资本运作、财管、营销等各类管理人才紧缺。此外,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稀土学院只办了五年,已于2015年停办、停招,影响了包头稀土人才的培养和现有员工的培训工作。

我的建议是:一是包头稀土行业要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布局,重新研究制定并细化成套的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二是设立稀土专项奖励基金,召开稀土行业科技工作大会,表彰、奖励稀土行业的各类有功人才。三是要摸清底数,实行保护性综合开发利用,向全稀土元素产业链进军。四是自治区、包头市两级政府支持,恢复内科大稀土学院。

弘扬阴山地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包头医学院中医学院教授 刘忠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文化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阴山山脉同东边的大兴安岭和西边的贺兰山脉一起,构成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分界线,也形成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大民族体系。阴山地域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史。研究、探讨阴山地域的历史文化,对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有益。

包头阴山地域的八条长城,既是隔绝两个民族、两个政权、两种经济形态的实体,也是各民族密切联系的结合处。在历史长河中,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融合、和谐友好,是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考古发掘场所发现的材料都能证明阴山地域一直是各民族融合的摇篮。如,燕家梁元代古城发现的一些陶器、达茂旗境内敖伦苏木古城的一些遗物《王傅德凤堂碑记》等。

从清代康熙朝后期至今,蒙、汉、回、藏等各民族人民在包头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水乳交融,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同心曲,经济社会实现了大发展。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王力平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15次提及“创新”的题中之意。为此,对于提高我市治理水平和推进创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精细深耕公共服务供给,夯实城市发展民心基础。社会治理要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精准对标。

探索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编织基层社会治理立体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居民服务、综合治理等工作,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无缝衔接的“一网融合”。

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筑牢城市社会安全保障。通过区、街镇、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联动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流动共享,建立起我市智慧运行的网格化联动治理模式。

精确研判基层社会治理情势,增促市域社会发展活力。构建市—区(县、旗)—乡镇(苏木、街道)上下贯通、权责明晰、高效联动、合作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完善社科研究管理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

包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宋从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九个强国”目标。社科理论界应及时主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科研宣传任务,举旗定向,以学促做,助力包头新发展。

目前,我市社科理论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人才评价机制存在偏差。以高校教师为例,其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的评价标准仍取决于核心期刊论文、国家级出版社著作、省部级以上课题或奖项数量;社科研究管理机制不畅。市级社科研究课题立项分别由专业的市社科联和“副业”的市科技部门分而管之。在经费预算上,却是“非专业”部门优势明显,但成果质量不高;社科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研究工作趋易避难,影响社科研究的质量和效用。

对此建议:一是改革现有社科人才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尽快将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成果纳入职称、岗位考核评价机制。二是构建统一的社科研究管理体制。将市科技部门的软课题研究职能剥离出来,责、费交由市社科联管理。三是增加社科研究经费投入,切实体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

(文/ 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