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采

王红川

发布:规划评奖部 发布日期:2024-07-23 阅读:645

王红川,女,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发表学术论文62篇,著作5部。

社会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达山艺术区常驻艺术家、包头市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

艺术成就与代表作品:

学术研究: 一、专著: 2010年专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草原剪花人——刘静兰》(12万字、附图120幅)” 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成果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成果,2012年获“五个一工程奖”。二、论文: 有三十六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的专业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十八万字)。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如:1、《内蒙古科尔沁蒙古族萨满教剪纸文化初探》发表于《美术观察》(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011年第9期;2、《中国剪纸在现当代文化转型期中的传承与发展》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核心期刊)2011年第三期;3、《浸润着草原文化情感的蒙古族民间刺绣艺术》发表于《名作欣赏》(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12年3月上旬总第387期名作欣赏杂志社。等等。三、剪纸集: 2011年5月,民歌剪纸集《走西口剪话》出版(王红川剪纸、柳陆撰文),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十几年,多次作为课题研究主持人和主要成员圆满完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科研项目(共七项)。

艺术作品:多年以来,上百幅剪纸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国家“山花奖”以及多次获得国家各类“金奖”、“十大神剪”、“金剪刀奖”等; 获内蒙古“阿尔丁奖”、“萨日娜奖”等;多次获得包头市“五个一工程奖”及“文艺振兴奖”等(共26项)。剪纸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报纸和专刊上多有登载。近百幅剪纸作品被选送日本、新加坡、韩国、瑞士、美国、德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展览,并先后应邀赴瑞士、美国、挪威等地进行剪纸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文化考察、讲学, 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举办“王红川剪纸作品个人展”。2011年被包头市委宣传部评为“包头剪纸艺术大师”。主要代表作品有:系列剪纸:1.《龙源福禧》(山花奖);2.《五福临门》(中国人口文化奖);3.《走西口爱情民歌十二首》(萨日娜奖);4.《老包头农事》; 5.《转九曲》;6.《轮回》。

学术实践:2008年,为包头剪纸申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撰写申报书,由于理论数据充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规范性,为包头剪纸于2011年5月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挥了作用。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包头剪纸卷》(20万字,附图600幅)的主编工作,初稿已完成。

获奖情况:1.2002年9月,剪纸作品《龙源福喜》在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评奖”中获“银奖”;2.2013年6月,剪纸作品《五福临门》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优奖”;3.2013年7月,剪纸作品《走西口爱情民歌十二首》获内蒙古“萨日娜”奖;4;2004年1月剪纸作品《归》获首届内蒙古民间文化“阿尔丁”奖“一等奖”;5.2016年获得包头市委宣传部授予“首届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